• 61阅读
  • 0回复

我国夏季的气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5
第7版()
专栏:

我国夏季的气候 齐管天
夏季是庄稼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夏季天气的好坏,对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我国夏季气候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雨量丰沛而集中;天气变化多端,灾害性天气种类也不少。
季风是我国气候的基本特色。所谓季风,就是一年内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规律地变换方向的风。我国冬季季风来自西北内陆,多偏北风,空气寒冷而干燥;夏季季风来自南方海洋,多偏南风,有充沛的水汽。在冬季,冬季季风控制全国,暖空气退缩至南海;在夏季,夏季季风势力增强并北上,冷空气向北退缩。我国气候的季节变化,主要就是这两种冷暖空气相互交替的结果。
冷暖空气的来回进退,中间有一个交锋带,即所谓“锋面”,它是造成我国大范围降雨的主要原因。初夏时,锋面的位置徘徊于南岭附近。到了6月下半月至7月上半月,锋面的位置随着暖湿空气的加强北移并相当稳定地停留在长江流域,最多降雨区也随着移到长江流域和长江与淮河流域之间,从而形成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季节”。这时期,天空笼罩着密云,阴雨连绵,有时夹着暴雨及雷雨。这种天气往往延续半月到一月之久。到了7、8月,随着北方冷空气的再度削弱与南方暖湿空气北上,锋面位置移到了华北和东北地区,最多降雨区也随着移到黄河以北及东北一带。7、8月间是我国夏季风最盛的季节,除了华北、东北地区受暖湿空气影响,造成大量降雨以外,在我国西南及两广地区又受着从印度洋带来的更其暖湿气流的影响,引起这个地区的大量降雨。长江中下游及沿海一带又因受台风的影响,也带来了大量的雨水。所以全国各地,不论是气候干燥的西北或湿润的江南,全年雨量都相对地集中在夏季,而且在大部分省区夏季雨量是丰沛的。除了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新疆及台湾的东北部分地区,夏季降雨占全年雨量不到40%以外,其它地区的夏季降雨都占全年降雨量的40%以上。长江与淮河流域之间及西南地区约占50%—60%,黄河流域及东北东部地区约占60%—70%,华北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占70%以上,甚至可达75%以上。例如,北京是我国雨量集中夏季的情况最突出的地方,夏季雨量达全年的76%。
各种作物在夏季需要大量的水分,我国降雨集中在这个季节,正是我国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
我国夏季气候的另一个优点,是南北温差小。在暖湿空气吹拂下,以及北方夏季长时间的昼长夜短,受到的太阳热量几乎和南方相等,所以北起大兴安岭,南迄珠江流域,温差都很小。除了西部高原外,我国极南和极北温度相差不到十度。因此,北纬四十五度以北的东北三江地区,喜温作物如棉花、水稻也都生长良好。就连北纬五十二度的黑龙江呼玛尔河畔亦有水稻种植。以棉花和水稻所需要的热量来看,地处西北的新疆也绰绰有余,只要解决了用以灌溉的水源问题,棉花和水稻在这里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生长。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地区开垦了大量荒地,种植棉花,获得很好的收成。
这是我国夏季气候有利的一面。我国夏季气候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是雨量年际变动大,经常出现暴雨及冰雹。
雨量年际变动大,可以从雨量最多年和雨量最少年的情况看出来。例如,从北京一百多年的资料可以看到,北京7月的雨量最少年是1869年,仅有六点八毫米,而最多年的1890年的7月竟达八百二十五毫米,相差一百二十倍。由于雨量年际变动大,往往造成我国夏季的旱涝。上面所讲的锋面及最多降雨区的位置,是属于常年一般的情况,由于天气变化多端,每年冷暖气流的强弱程度不同,因而造成雨区位置及其停留时间的长短也不一致。这就是造成我国夏季大范围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例如1954年江淮流域发生百年来未有的大水,就是由于冷空气强,暖湿空气弱,冷暖空气的交锋带迟迟不能北上,相持在长江流域达两月之久,比常年长了一个多月,从而引起长江流域严重的水涝灾害。相反的,在1959年,由于锋面的位置很快由南岭地区进入黄河以北的华北地区,跃过了江淮流域,所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极不明显,造成江淮广大地区的严重旱灾;同时,黄河以北的华北地区又因雨水过多,造成水涝灾害。1960年的旱灾,是二十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年,不只是这一年的天气反常,而且由于许多地方的干旱是在1959年受旱以后继续发生的。
雨量的极不稳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掌握雨量变化的规律对于防御旱涝灾害,保证农业的增产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夏季另一个灾害性天气是暴雨。一般地说,一天内降雨五十毫米及五十毫米以上称为暴雨。这么大的雨,如果下在天旱的时候是甘霖;如果土壤含水量已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时,则很难再为地面、土壤和庄稼所吸收利用,反而会冲刷地面表土,破坏土壤肥力,使庄稼倒伏,降低谷粒品质,造成掉粒和霉烂。一连几天有暴雨,特别是一天下到一百毫米以上的,就有可能使河水超出危险水位,使江河泛滥,形成洪涝灾害。
造成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三种:第一种是我们上面所谈到的锋面;第二种是沿锋面上产生的低气压;第三种是台风。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常有台风出现,台风不仅带来了特别强大的风,而且还带来了暴雨。虽然我国大风在春季较多,但极大的风速往往由于台风的影响而出现在夏季。我国夏季气候的一个特点是6、7月份梅雨以后,江南常常长时期又热又旱,台风往往也是这些地区减轻干旱威胁的一种好天气。尽管台风每年在我国沿海局部地区都可能造成灾害,但是如果没有台风影响,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不能得到足够的降雨,夏季旱情就比较严重。例如,1960年中南大部地区的夏旱,就是由于这一年台风反常引起的。去年虽有十一次登陆的台风,为近五十年来台风登陆最多的一年,但都未深入大陆,而使中南大部分地区没有得到台风雨的好处,使夏旱加剧。
第三个不利的灾害性天气是冰雹。大些的冰雹常常会打坏庄稼,打伤人畜,造成灾害。冰雹多出现在春末夏初,往往跟着雷雨而来,一般地说,山地冰雹比平原多。我国夏季的冰雹次数最多的是西藏高原,一般都在十次以上;其次在甘肃、山西、内蒙古及河北,每年夏季平均也有三至五次。陕北高原和云贵高原差不多每年都平均有一至二次。在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夏季冰雹是比较少见的。
从以上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季的炎风暑雨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发育。我国幅员广大,气候复杂,往往夏初时北旱南涝,夏末时北涝南旱。而且在同一个地方,常常会有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的情况,也就是说,在旱期里,有时候也可能突然来一次大暴雨,引起局部的山洪和内涝。总起来说,夏季气候是复杂的,除旱涝以外还有风、雹等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如何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防御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性天气,是农业生产上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