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为了收打细致 江南公社夏收准备中的小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8
第2版()
专栏:

为了收打细致
江南公社夏收准备中的小故事
微风卷起金黄色的稻浪,江西安福县江南公社的早稻成熟了。节令催促着这里的人们正忙碌地在做收获前的准备。
老篾工簟上找粮
在东门大队一幢宽敞的祠堂里,一个年过半百的老汉,正蹲在一张晒簟上,聚精会神地像寻找什么。这张晒簟是半新的,簟面上还夹杂着新补上的淡黄色篾片,那么,这位老汉还要在簟上找什么呢?
“找粮食”。一个名叫黄伙芳的老篾工回答了我们好奇的询问。原来他是在检查簟上还有没有小洞。他对我们说:“补上一个小洞,不就等于找到一些粮食吗?”
一棵稻穗的启发
天渐黑了,堤上大队堤上生产队的一个空场上,还有不少人在铺石块、压黄泥和压三合土。作业组长刘安乐告诉我们,他们要把这块空场地修成一个“无缝晒场”,免得晒谷时造成浪费。
提起这个队修“无缝晒场”,还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一天晚上,生产队长刘怡汉在场上和乘凉的社员谈到精收早稻的时候,顺手在草丛中一拔,拔到了一棵稻穗。从这棵稻穗引起了社员们的议论,他们说:“晒谷场地上能长出这样多稻穗,可见去年晒谷时抛撒了谷子。”经过社员们的酝酿、讨论和队委会的研究,他们就决心把晒场修得更好。
全部换上了新箩绳
在鲁洋田大队的几个生产队里,我们看见许多旧箩筐上,都换上了结实的新麻绳。副大队长周盛才告诉我们:全大队还储存了二三百副箩绳呢。
这个大队为什么这样重视箩绳的准备工作?还是去年夏收时,第三生产队社员冯林秀挑着满满一担稻谷,正跑得起劲,“啪”的一声箩绳断了,一担谷全倒到田里。这虽然是偶然发生的事故,可是冯林秀却一直记在心里。
寒冬,社员都在家里烤火,可是冯林秀却想起了断绳的那件事,于是他就向干部建议利用冬闲,准备好充足的箩绳,把那些不结实的旧绳都换上新绳。队里接受了他的这项建议,就在冬季里组织社员结了很多箩绳。
“义务防护员”越来越多了
社员左谷英,已是六十三岁的人了,人们叫这位老婆婆是“义务防护员”。近些日子,她有事无事都要在村前村后、山边田边走走,把在偷偷啄食稻谷的麻雀或者别的鸟赶跑。老婆婆常说:“我年老了,不能和年青人一样劳动,但是,赶赶麻雀,保护稻谷的事是办得到的。”
早稻成熟以后,鲁洋田大队的社员在左谷英的影响下,也十分注意起这个问题,为了防范畜禽损害早稻,都自动把猪、鸡、鸭圈起来。今年的鸡鸭多,偶尔有一二只鸡跑到田里,社员们总是赶忙把它们赶走。像左谷英这样的“义务防护员”越来越多了。 井冈山报记者 朱怡和 本报记者 雷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