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从两个掘进小组的分析 看掘进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8
第3版()
专栏:

从两个掘进小组的分析 看掘进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京西矿务局安家滩煤矿掘进二段有两个煤巷掘进小组,一个是二十六组,一个是二十八组。两个小组的人数都是二十九名,在同一个煤层里工作,同一个工具室领工具,掘进的断面一样大小,技术等级也大体相同。但是今年1到4月份,二十六组进尺三百四十米,四个月内有三个月没完成计划。二十八组却进尺五百零九米,数量比二十六组多49.7%,月月超额完成计划,成为全矿的先进组。这是什么缘故呢?这个段的党总支书记安德宽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
安德宽到两个小组的工作面上仔细观察了好多次,发现两个小组的工时利用都比较充分,四个月来的出勤工数都是二千六百多个,只是工作面上有两种不同的现象:二十六组巷道高矮不一,支架有的歪歪斜斜,有的折梁裂柱。在掌子面掘进的工人不齐全,好多人时常在巷道里忙于拆换修理。二十八组却是另一番景象:巷道整整齐齐,支架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而且都加了耐压的套棚,把巷道撑得结结实实,修理工作很少,工人集中力量在掘进。
看到了这个现象,安德宽又和两组工人和工段技术员一起座谈、算账。经过一番细算,才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原来掘进数量的多寡,和掘进质量的好坏,有很大关系。安家滩煤矿的地质特点是煤层酥松,巷道掘出后,四面八方都承受很大压力,通常一个月就要维修一次。二十六组平均五点一八小时掘进一米,但是质量差,常常不出半个月支架就压坏了,需要维修,使进尺数量大受影响,四个月来光停工修理就占去了一百四十八个班次,相当于三十七天没有进尺,算起总账来,掘进效率并不高,平均每工只合零点一三五三米。二十八组掘进一米平均五点四六小时,时间比二十六组稍多,但是他们在努力加快掘进速度的同时,特别注意质量,巷道一般能抗压两个月以上,今年1到4月份掘进的五百多米巷道,只换了十六根柱腿,其他都不需返修,这样,巷道的安全条件好,行走和运料很方便,工人们心情舒畅,全力掘进,结果平均每工进尺达到零点一九二四米,效率反而比二十六组高42%。而且由于质量好,不需要拆换折梁断柱,坑木消耗量也比二十六组省得多。
为什么一个质量好,一个质量差呢?二十六组的班长在座谈会上说,主要是他们对进尺数量很重视,对质量要求不高,有时为了图快,使用坑木也不加选择,有的粗,有的细,有时支架做得歪扭或距离不合规格,也凑合过去,往往上一班掘进后,遗留下很多维修工作给下一班,造成下一班不能顺利掘进。二十八组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工作质量。他们研究了地质特点,对于不同硬度的煤层,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打眼操作,保证爆破的范围合适,使用坑木时,宁可费点劲搬运,也要选择够粗的用。支架时,按规格操作,并且采用了加套棚的耐压支架,使支架的抗压能力适合于煤层的压力。在改进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订出了一套保证质量的管理办法,各班统一制订了质量标准,建立了交接班制度、验收制度和评比制度,规定上一班质量不好不交班,偶尔不合格,宁可重做,下一班接班时严格按标准验收。对每一个支架,都要先仔细看看合不合规格?再用手摸摸柱口严不严?还要用镐敲几下,试试结实不结实?每半月评比时,又把巷道质量列为头一个条件。这样,全组巷道质量越来越好,做到一次成巷不返工,不但进尺加快了,而且工作面交付给回采组后,巷道也很少维修,使回采工人能够一心一意地采煤,提高了回采效率。
对这两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在职工大会上宣布了。职工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多快好省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质量与数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二十六组学习了二十八组的经验,5月份进尺就提高到一百一十六米多,比1到4月份的平均月进尺八十五米,提高了36.47%。由于巷道质量好,还为回采工作创造了好条件,工作面移交给回采组后,回采组的月产量也较前显著提高。(附图片)
河北省开滦煤矿赵各庄矿李长亮快速凿岩队,采用班组一次成巷平行作业操作方法后,进尺速度大大提高。这是李长亮快速凿岩队的工人们正在使用多风钻打眼,开拓岩石巷道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