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从民族地区的卫生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 云南中医学院整理民族医药遗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8
第4版()
专栏:

从民族地区的卫生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
云南中医学院整理民族医药遗产
据云南日报消息:云南中医学院部分师生在深入边疆民族地区进行防治疾病工作中,从当地的卫生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发掘、整理兄弟民族民间医药经验,鉴别分析新发现的中草药。
云南中医学院师生在深入边疆兄弟民族防治疾病中,发现民间流传的医疗方法和各种验方非常丰富,但由于过去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兄弟民族医药方面的宝贵遗产,经过加工整理、见于文字记述的很少。于是,他们在防治疾病的工作中,对民族民间医药遗产进行了发掘整理。他们在半年多的时间中,拜访了数百名哈尼族、傈僳族、傣族、彝族、苗族等民间医生,以及只懂一方一药的各族农民。他们调查研究的第一步,是从各县卫生院了解一些当地民间医生,与他们一起开座谈会,交流医学方面的经验。然后又通过一些当地医生、老农的介绍,登门拜访,虚心拜当地草药医生为师,向民间医生学习。师生们从多方面了解药物的效用,然后进行整理,把治疗主要疾病的单株药材,进一步研究组成方剂。
深入红河县三区石头寨乡的张学义小组,发现哈尼族大妈钱文英治疗妇科病的药方,便和她一起分析研究,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改进。他们还发现当地民间用“硫磺针”治病,对感冒、胃痛、疟疾等均有疗效。这种疗法类似中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上记载的焠刺法,但这种焠刺法的具体方法早已失传。现在他们已对硫磺针治病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整理研究。据初步统计,这次深入兄弟民族地区后,先后搜集验方、单方六百多方,其中内科三百八十六方,外科三十五方,儿科十三方,妇科二百五十四方,五官科九方,同时还发现了二百多种过去各家本草书上尚未记载的中草药。如野生“三七”、治疟疾的青鱼胆、治风湿的俐梁树皮,以及治疗癌症和其他各种疾病的药物。这些验方和药物经过试验,大部分都有较好的疗效。
经过这次下乡防治疾病工作,师生们不仅发掘整理了不少兄弟民族宝贵的医药经验,协助当地医务工作者保护了当地人民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不少师生改变了过去对民族民间医药经验的看法,懂得今后在民族地区开展防治疾病工作,必须从当地的卫生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发掘、整理当地各兄弟民族的医药经验,并加以充实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各族人民身体健康。(附图片)
苗 地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