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历史博物馆收到群众捐献文物一万多件 丰富了历史科学研究的实物资料,充实了博物馆的陈列内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8
第4版()
专栏:

历史博物馆收到群众捐献文物一万多件
丰富了历史科学研究的实物资料,充实了博物馆的陈列内容
本报讯 中国历史博物馆自1958年建馆以来,收到各地人民群众主动捐献的文物共计一万二千二百四十二件,其中有不少比较珍贵的文物资料,这些文物来自全国十七个省市。捐献文物的有工人、农民、革命前辈、民主人士、机关干部、教授、学生和市民等一百多人。他们热情的把在家存放多年、流传数代的文物捐献给国家,甚至不辞劳苦的远道送来或寄来。
这些文物丰富了历史科学研究的实物资料,充实了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如沈阳化工研究院张少铭先生捐献的“召伯虎簋”和“鄀公敄人簋葢”,是西周和春秋时代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召伯虎簋”有一百零二个字长篇铭文,记载西周贵族召伯虎受周王赏赐土地的史实,是说明西周末期社会制度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天津乔六易先生捐献的新莽政权所铸的“六泉十布”钱,反映出王莽称帝以后政治经济制度的紊乱,说明了王莽改制对劳苦大众进行政治欺骗和经济剥削的情况。孙鼎先生捐献的“霸陵过氏?”是汉代用于冶铸的冶橐或排囊的风管,是已发现的我国冶铸鼓风设备方面最早的一件实物,与汉画像石中的冶铁图相印证,对我国冶铁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珍贵资料。此外,高名凯先生捐献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大政殿宝”玉玺,是表现后金建立政权的珍贵实物;西安高智怡先生捐献的“蒲松龄手书词稿”和关瑞梧、关桂梧先生捐献的“紫檀雕镶嵌广角云龙立柜”等,都陈列在明清馆内。
在捐献的文物中,还有反映农民起义和阶级斗争的文物。旧时代的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一向是采用镇压手段,一向是把保存农民起义文物的人,视如违法犯禁,同时这类文物都被统治阶级销毁了,因此能够流传下来的遗物非常稀少。今天,这些文物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有罗伯昭先生捐献的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时所铸的“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钱;济南王献唐先生捐献的李自成政权所铸的“夔州防御使符”铜印;山西毕汉臣先生捐献的李自成起义军于崇祯十七年向北京挺进时,在山西宁武与明政府军作战时所用的“军刀”;上海戴葆庭先生捐献的太平天国钱币一套一百一十九件,也是极为难得的文物。
中国历史博物馆对捐献文物的各方人士,分致了谢函;中央文化部也根据情况,有的颁发了奖状或奖金,表扬他们热爱文化事业,化私为公的精神。 (杨文和)(附图片)
李自成起义军所用的军刀
西周召伯虎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