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美国社会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8
第6版()
专栏:

美国社会相
儿子念书 学费无着
父亲冒险 抢劫银行
一向俭朴而谨慎的职员麦克戈温最近因为抢劫一家银行而被捕了。这个五十三岁的职员是为了给他在衣阿华学院念书的儿子交学费而生平第一遭犯法的。
据报纸报道,麦克戈温和他的在医院里作助理护士的妻子的工资,再加上他的儿子在暑假当售货员挣来的钱,也不够交学费。眼看他的儿子因交不起学费要被学校开除了,于是麦克戈温安慰家里的人说:“我到银行去取钱。”这样,就发生了这次抢劫案件。
上述事件表明,美国日益高昂的学费今天已经使普通美国人不胜负担。据官方统计,近二十年来全国高等学校的学费上涨了二倍。
拳师残废 遭到遗弃
生计困难 跳楼自杀
“不要劝阻我,我没有别的路可走。”这是美国三十一岁的拳击家威利·珀林,在纽约哈莱姆区第一百一十七大街的一座楼房上打算跳楼自杀时对赶来拦阻的警察所说的话。
据《纽约美国人日报》报道,珀林对警察说,生活给他的打击比他从前在拳击场上遭到的任何打击都要严重。自从他的腿骨不幸折断以后,他就无事可做。他说,
“谁还需要我这样残废的人呢?我失掉了工作。我的未婚妻抛弃了我。而房东跟着我要房钱。不要劝阻我。我没有别的出路”。据《美国人日报》报道,警察设法阻止了威利·珀林跳楼,并且最后抓住了他。但是这家报纸没有说明,像威利·珀林这样被遗弃的人,今后怎样生活下去。
文坛景象 一片凄凉
名老作家 消声匿迹
美国作家布恰南不久前在法国《国际展望》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描述现在美国文坛的凄凉景象说,1960年美国出版的主要作品中,半数以上是来自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外国作品。“关于美国作品的情况,比起来则大为逊色”。
布恰南接着写道,为外国读者所熟悉的美国老作家们目前很少有人在继续从事创作活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所耕耘的是一片颇成问题的土地,去年一整年没半点收获”;斯坦倍克“继续处于长期沉默的状态之中”;“总之,越来越多的大作家走进了这样一个行列——人们有理由怀疑他们是否已经与世长辞,还是仍在人间”。
布恰南还举例谈到了某些美国作家所表现的悲观绝望情绪。例如:在《老爷》杂志最近举办的一个文学座谈会上,作家约翰·契维尔说,“六十年代的美国生活就是一座活地狱……作家所能表示的唯一态度就是否定……”;青年作家菲利浦·罗思在会上谈到“美国作家在这种滑稽社会里成为疯子”的情况;另一位作家詹姆士·鲍德温则宣称“今天在美国社会里再也没有有用的结构和有人味儿的人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