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从大海、暴风雨、鸽子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8
第8版()
专栏:观众的话

从大海、暴风雨、鸽子谈起
在不同的影片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相同的镜头,要表现激昂、沸腾的情绪,或是雄伟磅礴的气势,往往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要表现情节有急遽的变化,或是预告主人公的某种不祥,往往就是雷电交加的暴风雨;要表现活泼、愉快、欢乐的气氛,往往就是一群可爱的鸽子飞向天空……。难怪有的观众一见到这类熟悉的镜头,就眉一蹙:“又是这一手!”这句话中,不仅含有不满足,而且也含有要求,好像在问我们的电影艺术家:难道除“这一手”外,就没有别的了吗?其实,“这一手”并不俗,俗就俗在你也用我也用,几乎彼此一模一样。在艺术创作中,想要不入套套,不进框框,有所创造,总是要下番苦功。随手去捡别人现成的,那确实是省劲得多。但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往往也是最富于创造的人,他们挖空心思,要让欣赏者得到些新的东西,表现他自己的风格。
“永不消逝的电波”一上演,就受到大家的赞扬。同志们之所以喜爱它,不仅因为电影艺术家为我们塑造了李侠这个忠于党忠于人民解放事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同时在导演的艺术手法上,的确有许多新的地方。随便举一个细节来说吧。片中最后部分,当特务去逮捕李侠时,李侠正聚精会神地安静地给延安发报,这时真是紧张极了!但片中并没有一般影片中所常用的那种急促、强烈、表现紧张气氛的画外音乐。这时我们所能听见的只是清晰的滴滴打打的电键声,我们不仅为李侠那种处之泰然的镇静态度所深深感动,而且那颗紧张的心,也几乎要为他跳了出来。导演的可贵之处也就在这里,即使在这样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细节上,也没有顺手随便去用观众所熟悉的旧手法加以处理,而是根据剧情,创造了一种既朴实又清新的表现手法。
辽宁兴城 陆先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