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收购员郭清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9
第2版()
专栏:山西通讯

收购员郭清俊 宋德寿 魏耀宏 王岳生
在山西省沁县松村公社,有一位收购员郭清俊,他待人和气,办事公道,买卖公平,深得群众信任。
1957年郭清俊当了松村供销总店的收购员。他开始收购肥猪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南王村杨拴小赶来一口肥猪,清俊去验收,端详了一番,又揣摩了半天,估肉七十斤,付了价款。可是屠宰以后,净肉是八十三斤。清俊想:国营商业公平交易,不能让群众吃亏。他向领导上请示以后,把多杀出来的肉全部折价补给卖主,并且向卖主道了歉。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郭清俊思前想后,感到收购工作不容易,就去找经理梁二交,要求再回到食品公司去喂猪。梁经理鼓励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灰心,只要虚心学习,技术就会提高,工作就能做好。你做饲养工作不也是由不懂到懂的吗!”
他听了梁经理的话,从此以后,专心致志,努力钻研业务。在店里的时候,经常向有经验的收购员请教;下乡收购,就向养猪行家学习。另外他还从书报杂志上学习养猪、收购、治疗猪病等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一年多以后,郭清俊基本上由外行变成了内行。有一次,在松村收购冯黑秃的猪时,卖主说他的猪喂得好,个儿大,能杀一百五十斤肉。清俊说:“你这猪,骨架高,肉虚,只能杀一百二十斤。如果你不信,杀了走走明路。”结果宰了一过秤,是一百二十一斤。
在收购工作中,郭清俊每到一村,都要拜访当地的养猪能手和老羊工等,请他们一起到户估重评级,帮助收购。如果要收购大宗的农副产品,就邀请当地干部和有经验的农民参加,民主评定产品的规格和等级。有一次,清俊在青修大队收购菜羊,事前就请来大队领导干部、畜牧股长和老羊工等人,各生产队和售羊户赶来羊只以后,大家民主评议,有争执的就复议或当场过秤。评议结果,三百四十只羊只只估重准确,卖羊户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不仅是收购猪、羊,就是收购麻皮、药材、皮毛、瓜子等,郭清俊也都是分等论价,公平交易。甚至收废品,他也毫不马虎。有一次他到松村收购,李兰芳老大娘拿出一堆废品,有碎铜铁,有烂棉花破布。清俊仔细一看,碎布里有大块布,杂铜里混着紫铜,烂铁里还有一个沾满油黑的铜灯盏,他都挑了出来。老人见他挑挑拣拣,以为他是嫌有些东西太脏太烂不愿意要,就说,“清俊,哪些你不收,给大娘留下。”
“大娘,我是给你挑出好东西来,另打价钱。”他一边过秤,一边说:“你看,这紫铜一斤要比杂铜贵八角,大布块比碎布多卖六分钱,你把铜灯盏当成废铁,要少卖两角多钱。”
过完秤一核算,共是六元二角五分五。因为没有五厘钱,清俊还找了老人一根针。老人接过钱和针,感动地说:“你真公道。”
郭清俊在收购工作中,坚持按合同办事,该留的留给群众,该收的积极收购起来。他还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向领导上反映执行政策的情况和收购中的问题,及时解决。1958年秋末的一天,他到硖石生产队,队长李海贵对他说:“我们产了三十二万斤糖萝卜,你们早就和我们订了合同,却迟迟不来收购,快烂在窖里了。”郭清俊向总店汇报了这个情况。商店领导上和公社党委研究后,因为当时糖萝卜没有销路,就采取总店投资、公社出人的办法,自己加工,给硖石生产队的糖萝卜找到了出路。
郭清俊常说:“自己是个收购员,光收不供,越收越少,以后就没收的了。”因此,他把支援生产看得比收购还重要。去年,康公生产大队养了十二头母猪,没有养公猪。清俊知道了,就到处想办法给购买公猪。可巧,副食品公司要出售三头良种公猪,他就买回来送到康公大队。有了公猪,这个队的养猪生产很快发展起来,不到一年,全队养猪数就由三十头增加到一百四十六头。
生产的需要是多方面的,郭清俊支援生产也是千方百计。他收购肥猪供应仔猪,收购菜牛供应役牛,跟生产队订了收购蔬菜合同,就想办法给调剂供应菜种。从去年到现在,他给各生产队调剂供应了良种公猪、母猪、克郎猪和小猪二百二十六口,役牛十七头,羊四百一十六只。
郭清俊在工作中坚持贯彻政策,依靠群众,做出了优异成绩,年年超额完成任务,屡次被评为全县商业战线上的先进工作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