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在沧州专区工作的医学院校历届毕业学生 立志献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通过医疗实践,思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9
第4版()
专栏:

在沧州专区工作的医学院校历届毕业学生
立志献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通过医疗实践,思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新华社天津18日电 河北省沧州专区医院的青年医生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迅速成长。
这些青年医生,都是最近几年从高等或中等医学院校毕业的。他们当中,有的是从小就生长在农村的青年,有的是城市姑娘。他们都以自己能成为一名乡村医生而自豪。外科医生王希耕,出生于山东临清县北庞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他幼年时候,村子里霍乱蔓延,病倒了许多人,他的祖母和妈妈也卧病不起,全村人都渴望能来个医生为他们解救疾苦,但是在旧社会,这些竟只是梦想。从此,他就时时想在长大后做一名乡村医生。在新社会,他的宿愿实现了。在石家庄医士学校毕业以后,他就愉快地来到沧州专区医院,献身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外科医生、河北医学院毕业生李资源,在崔儿庄公社卫生院工作时,发现有些老乡为了诊治外科疾病,常常要跑几十里路到县医院去就医。这是因为公社卫生院的设备不够齐全,没有手术室,也没有外科医生。李资源就利用工作空隙时间,为公社卫生院医务人员讲解外科理论知识,培养外科医生,同时帮助公社卫生院因陋就简地将两间土坯房改建成小手术室,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
几年来,在党的教育下,经过医疗实践,这些青年医生们的医疗技术有很大提高。去年从天津医科大学和河北医学院毕业的两位女医生——刘传颖和齐秀珍,在实际生活中很快认识到,农村医院的设备条件虽然差些,只要有一颗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心,认真地工作和学习,虚心地向前辈和劳动人民请教,同样可以很快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半年前,医院接受了一个肝硬化病人,住院时已双目失明,昏迷不醒,但经过中医细心治疗,终于起死回生。刘传颖和齐秀珍通过这件事,认识到在治疗过程中,有许多深奥的技术和理论,是值得自己细细咀嚼的。同时,她们在和群众接触中,还发现农民们有许多积累多年的医治各种疾病的偏方和验方,很有研究价值。这些,都使她们感到在农村医院,学习内容很丰富。外科医生、河北医学院毕业生李资源也从实践中体会到:在农村医院,虽然工作繁重一些,但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多。他刚到这个医院工作不久,医院领导方面就让他在病房担负一部分病人的治疗工作;他为了工作需要,主动地向老中医和有经验的西医学习,中医关文兴用中药治脓疮疗效显著,刘建军医生植皮手术作得好,李资源就虚心向他们请教。他还在老中医的帮助下,积极自修中医治疗阑尾炎等急腹症的理论。经过一年多的苦心钻研,他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诊断病情大部分正确,还学会了施行比较复杂的外科手术。外科医生王希耕刚从石家庄医士学校毕业时,很多手术不会作,近几年经过学习和锻炼,从诊断病情到作比较复杂的手术,现在都已相当熟练,并已独立工作。
石家庄医士学校毕业生阎超然和王希耕,由于热爱劳动人民,工作中作出出色贡献,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已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附图片)
王希耕(右二)和李资源(左),在听有经验的医生雷爱光讲解有关骨折的技术问题           新华社记者 虞锡珪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