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乱弹戏的新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9
第4版()
专栏:

乱弹戏的新生
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光辉照耀下,古老的剧种“乱弹”犹如枯木逢春获得了新生。最近,山东省临清市乱弹剧团在济南汇报演出了优秀传统戏《王怀女》,古装爱情剧《韩夫与贞娘》等剧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乱弹”是中国戏剧中一个古老的剧种,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它的唱腔的形成和许多剧种一样,一方面沿袭着唐宋大曲及词调,另一方面却是山声野调及民间的街坊小曲。远在明朝中叶昆曲最盛行的时候,乱弹就已经流行于全国很多地方。目前全国比较著名的有“山东乱弹”、“河北乱弹”、“扬州乱弹”、“温州乱弹”等。
“乱弹”是诸腔各调无所不有,格律不甚严谨,唯一的原则是使听众一听就懂,用最通俗的形式进行演唱,在唱词上采用齐整的七字句或十字句,有规律地一上一下的和排。乱弹比秦腔、徽调、楚剧、湘剧、绍兴戏、皮黄(京剧)、川剧等都要早些,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音乐比较优美、唱腔高亢、词句通俗,极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在中国戏剧史上乱弹曾与昆曲同台演出,而后又两派分流。因为被称为“雅部”的“昆曲”不能满足一般观众要求的时候,“乱弹”(也就是所谓“花部”)就根据地域和表现形式自创新腔。据说在清朝曾兴盛一时,其声势不亚于今日的“京剧”。目前在山东梆子、吹腔、大笛子、川剧、河北老调、丝弦等许多剧种中,还都保留有乱弹的腔调。
在旧社会里,“乱弹”曾受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摧残。山东乱弹在解放以前几乎处于绝迹状态,乱弹艺术得不到继承,舞台演出受到排斥,在解放前已找不到一个乱弹戏班子。许多优秀剧目、曲牌词调都失传了,老艺人也大都转了业。许多乱弹著名笛师不得不把自己的艺术专长用于婚丧嫁娶的仪式上,或逢集和庙会临时凑几个人唱唱。
解放以后,“乱弹”在党的关怀下,犹如枯木逢春,得到新的发展。1957年在山东临清市建立了第一个乱弹剧团,培养出第一代女演员(过去“乱弹”只有男演员,没有女演员)。这几年,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导下,临清市乱弹剧团,对已经挖掘出的剧目进行了整理。过去乱弹多演些反映宫廷、帝王将相的剧目,现在增加了受群众欢迎的反映家庭生活的剧目。他们改编的古装爱情剧《韩夫与贞娘》,是反映在封建制度束缚下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剧中不仅描绘了这对青年的幽怨凄苦的遭遇,且歌颂了他们同恶霸地主的顽强斗争。这个剧团最近在济南演出的《王怀女》,在唱腔上,吸收了“琴曲”和“柳腔”等剧种的长处,保持着“乱弹”的干唱、帮腔、锣鼓伴唱、唢呐伴唱和管弦伴唱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在音乐上,吸取了其他剧种的一些好的乐调,并增加了琵琶、三弦等。
(刘关权)(附图片)
题头:临清市乱弹剧团演出的“墙头记”剧照右图:临清市乱弹剧团的部分青年学员,在练习乱弹传统舞蹈的基本动作      本报记者 陈 评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