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美国作家笔下的美国矿工生活 萧条似乌云 矿井皆关闭 饥饿是常客 失业成伴侣 壮汉离乡去 何处讨生活 产妇将临盆 愁无栖身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9
第6版()
专栏:

美国作家笔下的美国矿工生活
萧条似乌云 矿井皆关闭 饥饿是常客 失业成伴侣 壮汉离乡去 何处讨生活 产妇将临盆 愁无栖身地
美国作家纽伯利最近在《工人周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中部的产煤区,“饥饿是个常客”。
纽伯利写道:我在这个山区公路和乡村小路上看见了一幅可怕的图景:各种年龄的男人穿着工作服站在路旁,他们手里提着简单的行李,或者拿着纸盒和小包袱。包袱里面装的是他们的全部财产:一双鞋,一件衬衣,或者还有一两条裤子。他们拿着这点可怜的东西,离开了奄奄一息的煤矿村庄,向城市走去。
我问他们:“你们往哪儿去?”回答是:“我不知道”。我接着问:“你们为什么要走呢?”回答说:“我们不能呆在这儿了。”“为什么?”“没有工作。”“你们认为能够找到工作吗?”“不能。”
有一次我遇到一对男女,他们请求我把他们载走。女的已经怀孕,看样子,产期已经临近。他们只有一个小手提包。他们两人也同其他许许多多的男女一样,想逃避饥饿和失业。这位年青的未来的母亲只想寻找一个安宁的藏身之所能容她生下孩子,她的丈夫只想找到“任何一种工作”。……然而在那矿井关闭、生产缩减到最低限度的城市,哪里能找到工作呢?
纽伯利接着写道,小摊商对我说,商业已经开始萧条,甚至不能称其为商业了。我在俄亥俄地区向一个村庄的小商店要一杯牛奶,这时,人们向我投来诧异的眼光。
“我们早就没有这东西了”——小摊商对我说。
牛奶已经不是消失在矿工家庭中的唯一食品了。肉每月只能吃到一次,或者根本尝不到。
纽伯利写道,在有钢铁企业的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城市里还能找到工作的时候,生活还是可以的。但是,很快“萧条”就像乌云般笼罩了钢铁工业。于是这个工业部门的状况也就同煤矿一样了。而在煤矿工业中,据煤矿工业工会估计,已经有二十多万工人被抛出街头。饥饿成了许多家庭的客人。
纽伯利最后写道:贸易部长霍季斯在旅欧回来时神气地说美国的“萧条”已经结束。肯尼迪总统也可以在宴会上神气地说“萧条”已经结束。经济学家们也可以神气地说“萧条”已经结束……但是人们却“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饥饿的儿童、失业的矿工和钢铁工人。看样子,“萧条”这个字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东西,生意可能是兴隆的,然而人们也可能挨饿。这全在于:利润收进谁的腰包,你住在哪里,你是谁……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