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3阅读
  • 0回复

人狗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19
第8版()
专栏:

人狗之间 刘宓庆
研究通俗语言学的人每每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习用的比喻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失去它们原有的比喻作用。社会生活发展的结果往往使若干一度与现实状况吻合贴切的比喻黯然失色甚或发展到原义的反面。譬如,英语中有这样一个比喻:“过着狗样的生活”。这个比喻被用以形容人们卑贱、贫苦、劳碌的生涯也曾是相当贴切的。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竟与狗刍相提并论,人的生活状况之可悲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曾几何时,这个比喻竟失去它原先的光泽,却反而变成了对人的一种苦楚的讽刺!狗——原本是卑贱的,理应为一滴残羹、一根断骨奔命的狗,在那奇妙的“自由世界”,居然交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好运!
百闻不如一见。还是到纽约最繁华的第五号大街走走吧。如果你来自匹兹堡的失业区,来自宾夕法尼亚的矿工村,来自密西西比在风雨中抖擞的黑人农舍,或者,你曾经在穷困潦倒的画家的小阁楼上呆过一天半日,那么,在第五号大街,你立刻可以看到人狗之间的差距。
那里正流行着狗的时装。貂皮大衣、丝绸便袄、尼龙游泳衣和鸡尾酒夜礼服都是狗装设计师们精心制作的。第五号大街最著名的狗时装店叫阿特曼。那里常有狗时装展览。霓虹灯下的杰作,大都出于路·勒尔和他的同行们的苦心设计。勒尔发行一种狗时装杂志,专门探讨当代狗时装的“流派”和时装设计师的“艺术构思”。他们得天独厚之处是不必考虑狗主人的荷包,但必须细心体察兽性的美感和心理特征:无论如何不能让狗穿上不适意的礼服去赴夜宴。
街头所见当然远不足以窥察狗间天堂的全貌。有一次在美国某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个大老板养的狗在街头漫步闲游,不料被一个流浪者的烟头烧掉了一绺卷毛。结果,倒运的流浪儿饱尝了皮鞭之苦和铁窗滋味,因为名狗委托特约律师提出了控诉,罪名是侵犯了“狗身自由”。应该特别提一提的是联邦调查局的警犬,它们的政治权利是至高无上的。美国法律保障它们可以尽情蹂躏手无寸铁的“政治犯”和罢工工人。
不必惊奇。这一切在那样的国度里原是合情合理的。中国人民有句谚语:“狗仗人势”。资产阶级的政治家、哲人和卫士毕生倡导“平等”“自由”,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机会均等”。既然笨驴和丑鸭有抽象派的天才,能绝妙地体现胖得发愁的人的情操志趣,狗呢,更愿意唯命是从地向主子作“忠诚宣誓”,它们当然有权利登上政治舞台了。
美国劳动人民会迸着沸腾的胸腔控诉:在美国,黑人奴隶在颠沛流离,孤老鳏寡在垃圾堆旁呜咽啜泣,那里有暴风雨里的饿殍冻尸,那里还有埋在矿坑底层的悲鸣怒号。美国的每一寸土,每一条枕木下都浸透了不仅是美国工人阶级的热汗鲜血。但是,人民又何尝得到过一年半载足食丰衣?!美国有将近五百万失业工人,他们被《纽约时报》记者鄙夷地称为“结构性”失业大军,可是他们和他们苦难的兄弟,却是美国所有的巨大财富——物质和精神的财富的创造者,而今,他们的血汗却流进了狗主人的保险柜,剩下给他们的,只是一身饱经风霜吹折的毫毛。你能说他们过着狗一样的生活么?你能说这不是人类遭受到的最大的屈辱么?有一位所谓“被挤垮的一代”的作家写道:“我怕,我怕那狗的眼睛,因为它的身后,有我的债主……”
人不如狗!
人,被沉沦在禽兽的底层!这是全部人类史中最令人发指的篇章中的一页。
美国的当权人物喜欢谈“差距”。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他们要以“人道的审慎态度”来消灭美国“国内的富足和国外近乎挨饿之间的差距”。应该提醒这位总统:人世间,最不人道、最不合理、最原始的差距——人兽之间的差距,正在美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