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刘寨大队定额管理越作越细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0
第2版()
专栏:河南通讯

刘寨大队定额管理越作越细致 黎阳
6月的一天,我们到河南浚县巨桥公社去了解如何保证农活质量的问题。一到那里,公社的几位同志都说:刘寨大队实行劳动定额管理之后,队干部深入重点,帮助生产队采用了包工到组、责任到人、因人派活、地头评比及时验收的办法,提高了农活质量。
因此,我们决定到刘寨大队访问。
深入群众 发现矛盾
去冬以来,刘寨大队推行了劳动定额和评工记分制度,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较高。这时,有的干部高兴地说:“干活有定额,干过发工票,社员积极,今后省事多啦!”党支部书记梁克有听到这种说法,在同大队长王增才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实行劳动定额和评工记分后,社员劳动出勤率较前提高了,这是主要的一面。可是有人却认为以后没有什么问题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王增才说:“是呀!不认真解决实行劳动定额管理后的新问题,领导生产容易被动。”但是新问题到底有哪些?两人又交换了一些意见,可是一时还估不准,他们就决定到生产队里去摸一摸。
一天,他们同七队社员一起锄头遍棉花,发现有的社员锄草不净。休息时,梁克有和生产队长研究这个问题,队长诉苦说:“组长不负责任,队长事事得操心,谁也没长三头六臂,咋能顾过来呢!”梁克有在和作业组长谈话时,作业组长却说:“全队社员在一块锄地,都是队长亲自指挥,组长有啥权呀!”社员们也说:“干活虽然有定额,干好干坏却没个责任。”梁克有研究了这些意见之后,认为主要问题是生产责任未固定到作业组,没有充分发挥作业组的作用,缺乏包工责任制;有些干部只看到了社员生产积极性的一面,忽视了加强对社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发动社员当家作主,共同检查验收农活的工作。
实行包工责任制
梁克有和王增才回到大队部以后,当晚召开了干部会并吸收老农参加,研究如何提高农活质量。在讨论的时候,大部分干部和老农都认为:作业组包地块,组长社员干活都尽心,是保证农活质量的好办法;指挥划权限,能克服队里活与组里活的矛盾。但也有人对能否行得通有顾虑,于是,决定先到生产队去作试验。
他们仍以第七队为试点,经过安排以后,梁克有和王增才又去参加锄第二遍棉花。这次七队已分成三个作业组,地亩、工分都包给小组,干活分垅包干,下晌时集体验收发工票。休息时,大家来了一个小评,这次除了二组马法荣锄的有些浅以外,其余都合乎质量要求。社员杨秀兰说:“法荣,你没听队长说吗?二遍花要深锄,你锄这么浅,影响了全组的质量,再说少收了棉花,还是大家吃亏。”社员纷纷议论,这下好了,干多干少看得清,干好干坏大家评。干活劲头更大了。收工时一结算,工效较前提高了25%。
晚上,大家一碰头,都说:“包工到组,责任到人”的办法好,接着在各个作业组都划定了耕作区,实行了定地亩、定时间、定质量、定工分的“四定”办法,有些适于个人操作的农活还分配到人。
因人派活 量才使用
推行包工到组,责任到人的办法后,仍有一些青年人虽然干活的热情很高,就是保不住质量;也有一些人平常干活就粗糙,一下子也改不过来;还有的人因为派活不当,既窝工又保不住质量。
针对上述情况,各生产队在大队的帮助下,对症下药,采用了不同的解决办法:(一)对技术差的青年人,在干活前请“老把式”给他们讲技术,干活时以师带徒,干活不合格,立即指出纠正。(二)对平时干活粗糙的社员,除进行保证农活质量重要意义的教育外,也安排他们和有经验的社员一起干活,发现缺点立即纠正。(三)生产队长、作业组长认真摸准每个劳力的特点,力求作到该派整劳力的,不派辅助劳力;该派强劳力的,不派弱劳力;该作业组抓的活,队长不乱派人去做。这样人人满意,人人能干好,既提高了工效,又保证了农活质量。
民主评比 相互监督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活质量,各队又先后建立了地头评比制度,让社员当家作主,互相监督。第四生产队在进行第二次棉田中耕时,第二作业组女社员张全荣仍用漏锄,锄得浅。女社员邢玉莲说:“全荣,二遍地要深锄这是大家规定的,咱可不能马虎呀,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你哄它一遍,它哄你一年,你挣的工分再多,队里没有收入那么多,咱咋也不能多分呀!”张全荣接受批评,并表示决心说:“今后看,保证不给咱组丢脸。”从这以后,这个组还没有发现做活不合质量的现象。在进行地头评比的同时,各生产队还建立了功劳簿,对生产好的社员,进行表扬,还按月、按季评选“五好”社员,给以物质奖励。今春以来,全大队已有一百六十名社员被评为“五好”社员。
推行了上述办法后,党的政策贯彻得更加具体深入,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争取秋季丰收的竞赛运动。这里虽然至今还未落透雨,可是四百零七亩大秋、一千八百五十亩棉花绿油油的一片,三千一百亩晚秋播种任务已基本完成,刚出土的晚秋嫩绿茁壮。田野上,到处是一片繁忙可喜的景象,三五成群的社员,在本组的耕作区内,在自己的责任段上,有的忙着锄,有的忙着定苗,有的忙着追肥,大家共同的心计是:秋季一定要获得好收成。(原载《河南日报》,本报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