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依靠群众摸清灾情 及时调整“三包”方案 象山大队灾后积极恢复生产 经过补种增种夏秋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了18%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1
第3版()
专栏:

依靠群众摸清灾情 及时调整“三包”方案
象山大队灾后积极恢复生产
经过补种增种夏秋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了18%
本报南昌20日电 江西贵溪县雄石公社象山大队受灾后,立即调整和重订“三包”方案,使灾后生产较快地得到恢复。现在,这个大队的夏秋作物播种面积,已由原计划的三千三百亩增到三千九百亩,扩大了18%强;被浸坏的一千三百亩早稻也经过加工加肥培育;一千七百多亩被淹死的早稻大豆等作物的田里,已及时补种上一季晚稻和黄粟等作物。同时,全大队还开垦了四百六十亩荒地,相当去年夏种作物总面积的14%。
象山大队6月上旬受到洪水袭击,全队有九百多亩早稻和八百亩旱地作物全部被淹死。灾后,原来的“三包”方案被打乱,有些生产队感到生产无“底”,行动犹豫。经过大队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调整和重订“三包”方案,使生产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具体办法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由干部和社员组成小组摸清灾情,确定受灾较轻作物继续培育,并提出调整包产的指标;受灾较重作物需翻耕改种,提出重订“三包”的方案。由于这样,就使群众掌握住生产的“底”,从而有力地调动了灾后生产的积极性。
在调整、重订“三包”方案时,象山大队根据留有余地的精神,与各受灾生产队充分协商,实事求是地确定了灾后“三包”指标,签订了新的合同,使生产队只要经过努力,仍有产可超、有奖可得。许多生产队在调整重订“三包”后,积极修水库、围塘堰、加强蓄水、保水工作,为抗御秋旱提早作好准备。石家等五个生产队水源不足,有四百多亩一季晚稻田灌溉困难,就组织各队协作,共抽调三十多个劳动力,在罗塘河修起三座拦河坝和一条长五里的引水沟,把河水引到稻田里。对受灾后需要改种的九百多亩早稻,各队都积极安排人力抢插,七天内就插上一季晚稻,比原计划提前了三天。
由于合理调整和重订了“三包”计划,及时落实了夏秋作物播种面积,各受灾生产队群众在切实搞好田间管理、保证完成包产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展开了垦荒扩种的活动。人少地多的江边生产队,有七十多亩熟荒地几年没有种植,这次他们抽调了三十多个劳力,日夜轮班抢种黄粟和芝麻。向祠生产队荒地不多,就组织社员利用田边地角和屋前屋后的小片零星地,种了五六亩红薯和黄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