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找到了门路——生产队长钱树林领导评工记分工作的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1
第3版()
专栏:河北通讯

找到了门路
——生产队长钱树林领导评工记分工作的经过
南岳 殿通
河北省南皮县刘八里公社刘八里生产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钱树林,是个年青人。1956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他就担任队长,因为当时才二十多岁,经验少,评工记分制度没有坚持执行,这次整风整社以后,他才真正找到搞好评工记分工作的门路。
过早的高兴
去年腊月,党支部书记、生产大队队长全去县里参加会议。钱树林听说这次会议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人民公社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要严格实行评工记分制度,当时对别的干部说:“评工记分这玩艺‘好说,难做’;办高级社那一年,我费劲不小,一直没弄好,现在又要搞,我看难办!”
过了春节,第一个活计是种小白菜。大队定额规定,做四个畦记一分工;原来的老菜畦,不用丈量,也有定额,所以都没费多少事,就把活布置下去了。当时干起来真省心,挠的挠,种的种,六个人不到两天就种完了四亩菜,钱树林这次一点也没有觉得麻烦。接着他同几个老农和生产队别的干部费了两天一晚上的时间,把从春耕到秋收的活路一一研究出定额来。什么季节干什么活,按什么定额,列出了一个单子,交给记工员掌握。他说:“咱有这个‘宝贝’以后不犯愁了。”
过了“动摇关”
下一步活是开春以后拉土送粪耕地。活一多,队长顾不过来了。一天,他看见饲养棚门口的一堆粪,光见人套车拉,不见粪减少。原来按定额每天送六趟就记十分工。送粪的社员刘润泽用小车运粪,每天送上六趟就完成了定额。钱树林又发现撒粪一车按四厘工记分,社员孙有田为多得工分,撒粪不均匀;耕地的也有隔一犁盖一犁。这一来,钱树林可着急了,在这里干活吧,又对别的活不放心。他想:“按定额记工,滑人干活不顾质量,谁能天天守着。”一想到这里,他的兴头就打下去了。
也真凑巧,正是他对评工记分工作动摇的时候,碰上了“起碱土”这项活。这项活难定额,地里的碱性有大有小,碱土有厚有薄;一块地有宽有窄,往外运碱土有远有近;特别是干活的质量难说,如果用锨一滑,也挺光滑,不细看就像起了碱土一样。钱树林就想不按包工干了:“干脆大派工吧!有一个人头算一个工,说干一块干,说歇一块歇。”
党支部书记孙厚彦摸透了他的思想,对他说:“评工记分开始就是麻烦,得先有不怕麻烦的思想;活干完了,靠大家互相监督验收,别光自己东顾西看。”大队干部还帮助他把二百亩碱地,按照地宽地窄和碱多碱少分成三等,把社员们组成四个临时作业组,头天晚上分好地段,第二天干完活,由群众验收,地头评工。当队长的省了心,没耽误什么时间,大家干活又快又好,大队表扬了他们。经过这一回,钱树林又往前迈了一步,他又觉得摸着门路了,他想:“分小组干活是好办法,依靠大家验收是好办法;有了这两个办法,执行评工记分,就不一定那么麻烦了。”
再过“复杂关”
评工记分制度坚持下来,社员们逐渐对记工分认真了,可是再往细处一找,问题又来了。社员孙振西、刘树荣、刘润行三人在一块泥房,评工记分不合理引起争论;锄草规定一亩记二点五分工,刘树荣不是壮劳动力,不到半天挣了六分工,好多社员都说不公平。一个个问题、一条条意见全上来了,钱树林很恼火,他想:“定额越往细处弄,麻烦越大,你多了,我少了,没个完啊!”
晚上,他和一队队长韩德发谈心,韩德发的想法和他相反。他说:“这些天,我听到社员们认真评论记工问题,心里特别高兴,他们评论得越多,越看出评工记分这个办法是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他又说:“定额要合理,先得当队长的什么活都懂,制定定额的时候和社员们商量咱也有话说。要是咱不大懂,胸中无数,光听别人的,那就很难搞好评工记分。”韩德发的话,正碰了钱树林的心思。他想:“人家韩德发才当一年多的队长,队上评工记分就搞得好,不是因为他钻劲大吗?他样样农活都会做,队上的土地、劳动力、牲口情况都清楚,什么定额、怎样包工都迷不了他……。”
胸中有数
钱树林这回进一步认识到过去一提到定额,自己觉得不好办,就是因为底数不清;这几年所以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老是搞不好评工记分,是自己年青,对庄稼活还不熟悉。要把评工记分搞好,就得向韩德发学习。从此,他下了决心苦钻,对每块地的地段长短,按垅怎样计算亩数练了又练。土地的底数清了,再计算包工和试验定额也就容易了。自己不会的活就学,会了耕耩耙地场里的活,又学园子地里的活,不会种茴香,不知道定额该规定多少,就找到三队的园田把式刘开福请教。全队的畜力、工具,自己全过过眼、经经手,记在心里。这样再和社员们商量定额,听取意见,自己也有个主心骨了。没有定额的活,他就伸开膀子试试。现在,每逢制定定额和定包工活时,活轻活重、技术高低、是脏是净,让哪样的劳动力去做合适,长包还是短包,计件还是评工,包到组还是包到人,活有变化,人畜力有变化怎么办,胸中先有了个数。
最近,钱树林对评工记分越研究越有意思,他说:“‘老鼠拉木?——大头在后头呢。’眼下雨季没来到还好说,如果雨水连绵,上午的定额下午不适用,到那时候一含糊,评工记分就坚持不住了。”现在,他已经开始和两个副队长商量,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也要坚持执行评工记分制度。
(原载《河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