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从1954年到1961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1
第5版()
专栏:日内瓦通讯

从1954年到1961年
本报记者
七年以前,1954年7月21日,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通过了最后宣言。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来临的时候,在这里的参与过那个场面的人们自然都回忆起:当时,他们是怎样以欣喜的心情来庆贺印度支那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所取得的胜利的,又是怎样带着警惕的眼光来注视未来的。
在印度支那进行了八十多年殖民统治的法国,在日内瓦协议中承认了印度支那各国的独立和主权。但是,当时的美国代表拒绝参加协议,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声明“不喜欢”这个协议。果然,美国紧跟着在1954年9月就组成东南亚军事集团,公然把老挝、南越和柬埔寨划入其“保护地区”。美国通过东南亚军事集团,加紧对印度支那半岛的军事干涉。在美国势力节节渗入南越的同时,美国在老挝扶植亲美卖国势力,颠复了奉行和平中立和民族和睦政策的老挝政府,悍然宣布老挝不再受日内瓦协议的约束,挑起了大规模的内战。美国干涉者在同老挝人民的这场较量中,遭到了惨败。美国终于不得不在1961年5月又回到扩大的日内瓦会议桌旁来。
今天,正是在这里同一个大厦里,讨论着七年前讨论过的老挝问题。此情此景,人们自然会回忆起老挝七年来的这一页页的历史。从这里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十分清楚的。连一些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报纸也直言不讳。且看:
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5月14日)写道:在奠边府事件七年之后,事情发展“又完全重复一遍,不过是把过去的所谓错误翻转过来就可以掌握这些问题”,曾经统治东南亚的西欧各个帝国不再“打算卷土重来”,而却“看到美国人卷进一场谁也看不到尽头的警察行动中去”。
英国的《每日电讯报》(5月16日)写道:从1954年到1961年,事情的发展“只是着重说明了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西方在东南亚不得不为收拾残局而努力一番”,“在这种形势下,西方既保不住面子,也得不到什么安全。”
美国的《明星晚报》(4月21日)写道“美国和它的盟国在1954年面对着肯尼迪总统今天所面对的几乎完全同样的决定。今天又要来兜这个圈子了。今天,美国已代替法国成为在东南亚承担义务最深的一个西方国家”。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判决了法国老殖民主义在印度支那的统治;1961年的日内瓦会议,给美国新殖民主义对老挝的干涉敲起了丧钟。美国替代了法国的地位,也继承了同样的命运。当然,历史的发展决不是简单的重复。老挝民族爱国力量,在七年来反对美国干涉者的斗争中,不仅没有被消灭,而且越战越强。在七年以前的日内瓦会议上,西方国家代表还把老挝爱国力量称之为“幽灵”,而现在,老挝爱国战线党代表却同美国代表坐在一个会议厅内谈判了。老挝合法政府和老挝爱国战线党已经控制了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富米—文翁叛乱集团的代表,1961年6月也不能不在苏黎世会谈公报中表示愿意遵循对外和平中立和对内民族和睦的政治纲领。苏黎世协议就是老挝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鲜明标志。民族解放运动的洪流无可抗拒,殖民主义者的任何挣扎都只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些就是七年来老挝历史的简要总结。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统治集团是不是接受七年来的历史教训呢?
两个多月以来,从美国政府对日内瓦国际会议、老挝国内谈判以及在老挝和东南亚集团的军事准备这三个方面的做法来看,人们对于美国是否接受历史教训这一点,是不能不深为怀疑的。
在过去两个多月来的扩大的日内瓦会议中,美国接连在所谓老挝“停火有效”问题、所谓老挝代表权问题、所谓帕东问题、国际委员会交通工具问题以及会议讨论程序问题上无理取闹,阻挠会议进展的手段层出不穷。在会议开幕后不久,5月间的一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就说,“美国高级官员曾经警告说,美国也许会拒绝在其他代表所达成的协议上签字”。在会议终于克服重重障碍即将进入实质性讨论的前夕,不准报道姓名的美国政府高级人士几天前又在华盛顿声称美国不指望达成任何协议。这与美国代表在七年前日内瓦会议上宣布同协议“脱离关系”、“保留不予同意的权利”的态度,同出一辙。
过去两周在会议讨论程序问题的争论中,美国又进一步暴露了它自己。美国现在虽然口头上谈论老挝的中立和独立,但是像七年前的日内瓦会议上一样,美国仍然不愿真正保证、甚至不愿讨论尊重老挝独立和中立的问题。美国代表公开把尊重老挝中立宣言说成是“无意义的”,“假想的”,“哲学性的讨论”。美国有兴趣的只是国际监督问题。不论是美、法国际监督议定书草案,还是美国代表强调马上解决国际委员会的“行动自由”和装备问题,都是要正式从前门或者偷偷摸摸从后门,实现腊斯克国际托管老挝的纲要。美国报纸吹嘘腊斯克纲要是美国对待新兴国家的“一个新鲜的生气勃勃的概念”。实际说来,也并不那末新鲜。在七年前的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就曾提出过由联合国来对印度支那进行监察。其后,美国刺刀支持下的老挝亲美卖国集团又曾再三要求“联合国仲裁”,联合国派出常驻“观察员”,派遣“联合国紧急部队”等等。在对刚果的“联合国行动”声名狼借以后,美国在这次日内瓦会议上提出了在老挝建立“有效的国际管制机构”的方案。通过这种或那种的国际机构来掩护美国干涉和侵略的形式尽有不同,美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实质则一。
在老挝国内谈判方面,苏黎世会谈协议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开端。最近以来,美国正在加紧插手干涉,竭力破坏苏黎世协议的实施,阻挠按照苏黎世协议组成执行和平中立政策的民族联合政府。
诺萨万在华盛顿领到训令回到老挝以后,采取了“越益强硬”的路线,强调必须“反共”,叫嚷反对富马亲王担任民族联合政府首相。
美国官员公开宣称,“美国对任何老挝首相的支持将取决于看到寮国和亲共派别没有在联合政府中得到居指挥地位的政治多数”(美国新闻处7月3日电)。美国官员并且放出空气:如果按照美国的条件,美国就会给予“援助”。华盛顿又一次响起美元的叮当声,抛出“援助”的钓饵。这使得人们要重温七年来美国“援助”老挝的历史。1954年,签订日内瓦协议的富马政府辞职以后,美国宣布直接给予老挝“援助”。1957年,富马亲王与老挝爱国战线党达成协议,组成执行和平中立和民族和睦政策的联合政府后,美国政府公开表示“对老挝的发展感到严重的忧虑”,威胁中断美国对老挝的“援助”。1960年,富马亲王再次执政,美国就宣布停止“援助”。在一段时期里,美国又曾经一面表面上表示支持富马亲王,实际上加速援助叛乱集团来阴谋推翻富马亲王。美国的“援助”,对不顺从其勒索者,就予绞死;或者,在不得已时,先支持然后踢开。美国的这一套卑鄙伎俩,看来又在施展起来了。
美国阻挠日内瓦会议,阻挠老挝组成民族联合政府,它主要的赌注仍然是放在老挝叛乱集团和东南亚集团的军事准备方面。美国在华盛顿会谈中,已经允诺给予诺萨万集团更多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正在全力整训和扩充诺萨万叛军。
虽然苏黎世协议已经表示拒绝东南亚军事集团的“保护”,腊斯克仍然坚持东南亚集团要“保护”老挝。美国正在全面加强对南越的干涉。7月14日,一个美国“专家小组”回华盛顿,商谈在南越军事部署的“突击计划”。美国也正在给予泰国“特别军事援助”。泰国军队继续调入老挝,并且在老挝边境地区大量集结。南越军队也不断进入老挝,配合叛军行动。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并没有放弃准备在老挝战场上重新进行“一个回合的实力较量”的打算。
1961年5月4日,在扩大的日内瓦会议举行的前夕,腊斯克说,从今年1月初以来,美国对老挝“一直是采取这两条路线”:谈判以及东南亚集团准备军事干涉。6月27日,腊斯克又说,与日内瓦谈判同时存在着的替代办法,是东南亚条约组织进行干涉。肯尼迪政府的两面手法,是它的国务卿也并不隐讳的。
《纽约时报》记者赖斯顿7月17日在总结肯尼迪上台六个月的文章中写道:“在肯尼迪政府的头半年中,美国外交政策基本上仍然和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相同,不过,变得更富有伸缩性和冒险性”。赖斯顿的所谓“更富有伸缩性和冒险性”,实际就是肯尼迪政府由于面对着不利于美国的形势,在使用两面手法上更加阴险而已。
美国在老挝明明败局已定,但是仍不肯罢休。肯尼迪上台后,执行着他自己早在1958年8月14日在国会演说中就宣传过的“败狗战略”。这种“败狗战略”是要取得“时间和机会”,来
“重新取得优势”。美国目前在老挝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正是这种“败狗战略”的具体实施。
但是,美国又哪里能够获得这样的“时间和机会”呢?老挝七年的历史纪录,难道还不足以说明,美国如果要重新再兜过去七年的“一个圈子”,到头来只会遭到更加惨重的失败吗?
历史的发展,决不是以殖民主义者的意志为转移,而决定于各国人民。现在,老挝民族爱国力量已经空前强大。苏黎世协议反映了老挝人民坚毅不屈的意志。老挝爱国战线党主席苏发努冯亲王最近说:“我们渴望老挝独立、中立和民族和睦,我们不要战争,但是,如果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一味蛮干的话,我们一定要给予它们更加沉重的打击。”这个正义的声音,代表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应该对头脑发热的美国及其追随者起清醒的作用。
1961年已经不是1954年。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已经进一步压倒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目前,美国在亚洲的各个阵地上,在南越、南朝鲜、伊朗等地的殖民统治都摇摇欲坠。非洲已不再是“黑暗的大陆”,到处燃烧起民族独立的火焰。拉丁美洲不再是美国的“驯顺后院”,古巴已经毅然站立起来,民族独立运动也在整个南美大陆上发展。《纽约时报》记者赖斯顿在总结肯尼迪上台六个月的文章中写道:“在肯尼迪领导之下,正像在艾森豪威尔领导之下一样,华盛顿所控制不了的一些事件支配了这个政府的活动”,肯尼迪上台六个月中知道美国面对的问题“将要是多么的困难和复杂”。这多少描绘出了美国新殖民主义帝国目前土崩瓦解的景象:危机四伏,穷于应付。
肯尼迪政府是以标榜“政治的现实主义”上台的,但是上台后的种种行动却完全无视现实。对古巴进攻惨败已经以第一桩“肯尼迪的蠢行”载入史册。肯尼迪政府是否在酝酿更多的“蠢行”纪录呢?是否要在老挝重新进行较量而制造出另一桩“肯尼迪的蠢行”呢?
在1954年日内瓦协议七周年的时候,在这里扩大的日内瓦会议即将进入实质性讨论的时候,肯尼迪政府还是严肃认真地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为妙。
(日内瓦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