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北孟庄大队干部老农技术员同谋共断 田间管理更加切合实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2
第2版()
专栏:

北孟庄大队干部老农技术员同谋共断
田间管理更加切合实际
本报天津21日电 河北交河县双庙公社北孟庄生产大队各生产队,干部老农技术员共议秋田管理大计,推动当前生产。
这个大队的各生产队干部,在研究怎样加强田间管理问题时认为,田间管理细致复杂,时间性强,必须让群众当家作主,除了开社员大会解决重大问题外,还决定建立一个由干部老农技术员共同研究生产技术的制度。
建立这项制度对推动田间管理起了显著作用,各生产队的间苗追肥中耕等的安排,一般都做到比较切合实际。第二生产队村西有一百五十亩豆子、高粱和黍子,过去有人认为这块地多是带碱性的,一律应该深锄。在集体研究中,社员米树泉就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不能一律对待,里边那三十亩黍子是黑土地;七亩豆子地起过一次土后,也已变了。这三十七亩地,适合浅锄,如果深锄,锄起坷垃来就保不住水了。”大家认为有道理,因而区别不同土质,分别进行了浅锄和深锄,得到了很好效果。7月3日这里下了一场雨,第一队田间管理任务很大。可是当时只能投入三十五个劳力,怎么办?队干部就召集老农和技术员一起研究。找出的办法是按照农活轻重缓急,确定先集中力量中耕间苗追肥,棉花整枝适当往后推迟。中耕又根据作物特点,排开先后。这样两天半就完成了中耕任务。接着棉花整枝、夏玉米间苗和春玉米追肥也完成了。
各生产队干部还体会到建立这项制度,有以下好处:1、促使队干部注意了经常性的调查研究,从而提高了领导水平。2、能够及时的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这个大队的各生产队在一个多月里,就先后总结和推广了追肥、中耕等十三条行之有效的经验。3、加强了生产队的集体领导,不论分管什么工作的干部,都能主动考虑整个生产队的田间管理问题了。同时吸引一批有生产经验的人也参加了领导。4、发扬了民主,进一步增强了社员的主人翁感,因而社员主动献计献策的越来越多。
(附图片)
四川华阳县中和人民公社红旗大队各生产队,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强蔬菜生产。这是第三生产队的社员在盘瓜枝,争取多结多瓜。 喻世华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