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华北人民解放军中的摄影工作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9-14
第5版()
专栏:

  华北人民解放军中的摄影工作者
吴群
 在战争中长成
华北解放军的新闻摄影工作者,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逐渐成长的,是随着解放军的日益壮大而壮大的。
一九三七年解放军平型关大捷与初创五台山抗日根据地时,随军摄影记者只有一两个人。至一九三九年,晋察冀和冀中两军区政治部设立了摄影科,摄影记者亦不过十余人左右。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华北解放军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即超过一百人。到了今年春季,在华北解放军中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已达一百五十人以上。
十多年来,他们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与士兵结合,与人民结合,忠实地将华北人民解放军斗争的各种伟大场面,一一的纪录下来。八年抗战中,他们共摄取新闻照片两万张以上。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又摄取了新闻照片一万五千张以上。
这些新闻照片,不但为国内的画报、报纸、报刊所采用,其中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已刊载在国外的报纸、书刊、画报上,为各地历史博物馆所珍藏。
克服困难,建立组织
这一工作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发展,首先应归功于华北解放军的正确领导,及各级党、政、民的大力扶持。华北解放军的政治部,开始就将这一工作当成我军宣教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规定在各级部队中设立摄影科、股、组等组织。为了解决专业干部问题,十年来,在各地先后开办新闻摄影干部训练班达十次以上,抽调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连队文化教员等,给予专门的训练,保证了各部队中都能配备有摄影记者,摄影干事、摄影员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摄影网。没有这个组织,如果没有这些专业干部,而由少数人附带去做,是做不好的。过去在敌人严密封锁、经济困难情况下,摄影器材是个大问题。除了战斗中缴获敌人的胜利品外,大部是领导上拨款到敌占城市秘密购置的。在这方面各级党政民的城工关系给了很大帮助。
其次,应归功于全体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努力。他们是新闻摄影从业员,又是人民战士,他们具有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作风。许多摄影记者没有好摄影机,但他们努力技术钻研,使用质量较差的机子,能拍出好的照片。胶卷的价昂和缺乏,使他们更懂得如何选择主题,摄取最突出最典型的镜头。
在残酷的敌后抗日战争中,许多摄影员同时又兼作器材采购员;当胶卷用完后,他们便化装跟随我们的城工人员深入敌占区采购,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使他们不顾危险。如冀中十分区的韩金生同志,就是为完成采购任务在保定附近不幸遇敌而壮烈殉职的。摄了照片,在紧张的战斗转移中,无法布置暗房冲冼,他们就利用老乡的山药窖或大柜,上边盖以棉被代替暗房;没有红灯用香头代替;没有显影定影盘,借老乡的小盆小碗顶替;在偏僻的乡村没有电光放大条件,他们改制了放大机,利用日光一样放大照片……。一切困难都没有难倒他们,相反,更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入火线,为兵立功
摄影记者们所摄取的三万五千张新闻照片中,报导解放军的占三分之二,其中又以战斗照片最为丰富。他们在为兵服务的方针下,面向连队,深入火线;每次战斗中,那里打得最激烈,那个方向最突出,摄影记者就活动在那里。机子上没有望远镜头的设备,他们便紧密地和战士们在一起活动。如攻打永年城时,袁克忠同志随着突击队拍照,敌人机枪扫掉墙上砖头,打肿了他的头部,他坚持继续工作,拍了炮轰城门的照片。突击队登城了,他也跟着爬上去,摄取了爬城照片,不幸炮弹打伤了他的双眼,摄影机也掉在护城河水沟里,他捞起机子,爬了十几步便不能再动了,救护员把他抬回去,休养了半个多月,伤好了,机子也修好了,他又回到前线去。
在历次战斗中,在火线英勇采访而负伤的摄影记者有冀连波、黎民、甲明、黎呐、曹智才、李@、赵贵保、朱健、李照辉、韩永志等同志,他们用血肉充实了自己的作品。在闻名的清风店歼灭战中,高宏同志随部队摄取西南合突破口,右臂被子弹打穿,但仍坚持工作;野政摄影组在五十三个钟头内,强行军三百余里,从徐水前线赶到清风店前线,暗室工作同志常常是白天行军,晚上还要冲胶卷。陈庆祥同志在保北阻击战中和“钢铁第一营”的勇士们一块坚守阵地,敌人大量炮弹的轰击,使他神经全陷于麻痹,但恢复后,就又马上拿起机子继续工作。
部队立功运动开展后,摄影工作者立功的有袁岭、刘峰、刘克己、赵启贤、魏宗耀、贾瑞祥等同志。某团曾写两封信为袁岭请功。
火线摄英雄,拍照奖功臣
新闻摄影工作者不光是作采访报导,还十分重视利用自己的武器(相机),采取各种形式,及时的进行战场鼓动与宣传教育,因此它成为部队政治工作的有力助手。
最近三年来,摄影记者普遍采用了“火线摄英雄,拍照奖功臣”的方法。在攻击前,摄影记者去访问担负最艰巨任务的爆破组、架梯组、尖刀排等,给他们摄影,鼓励他们坚决完成任务,告诉他们:“你们的照片将为千万人民所景仰,将流传百世。”这样就直接地鼓舞了他们的战斗意志。有的战士竟激动的要求摄影记者在战斗中跟在他后面摄影,看他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立下功劳的单位和英雄,摄影记者立即给他摄影,在部队中能上镜头的成为无上的光荣。给“钢铁第一营”摄影后,战士们纷纷议论:“看人家多光彩,这一照像传出去,全国都看见了,连毛主席也看见了。”“看下一回打仗吧,咱们也来个‘钢铁第一连’”。
经常的,及时的,不拘形式的将各种新闻照片在战士中展览,所起的作用更大。在太原前线,一个翻身战士从一幅单兵爆破的照片中,看到了自己,高兴的说:“我活这么大没有照过像,这回连我和我的动作全照成像片啦,今后可得好好干!”另一个战士说:“俺也要争取在下次战争中立功,照在像片上,看谁照的回数多。”许多连队的指导员,都愿拿照片当作讲课的材料,因为这上面都是真人真事,活生生的内容,最易为战士们所接受。
此外,摄影工作者还在连队出版摄影墙报,在战地编制摄影卡片及摺叠式影集等。孟庆彪同志等经过努力钻研,创造了适合战争环境用的轻便幻灯机。摄影工作者受到部队广大指战员的欢迎,当一有战斗任务和重要活动时,许多部队首长便打电话和写信邀他们前来,参加光荣的行动;并给予他们很大的帮助。
永垂不朽的摄影记者
十年来,华北解放军的摄影记者,在战场上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而光荣牺牲的有:高明、吴亚夫、李乃、雷烨、赵烈、荣启明、韩金生、刘占奎、何博学、席相波、杨振奎、孟振江、宋谦、李光曜同志等十余人。
一九四○年,冀中军区曾派三个摄影员到斗争最残酷的平、津、保三角地带的部队里去工作,为时不久三人就牺牲了两人;二次又派五位同志前往,正赶上敌人“五一大扫荡”,虽拍了一些照片,五人只剩两人生还。以后又继续派人去,一直坚持到胜利,并得到很多宝贵的斗争材料。
高明同志曾随人民骑兵挺进察北坝外,摄取战斗照片;在战斗中,他的马被打倒了,他也负重伤倒下,在他尚存最后一口气时,他把摄影机子及底片等交给战士带回,他那不朽的遗作,成了敌后游击战争的珍贵作品,至今尚被不断印制。
部队打到那里他们摄到那里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了,冀热辽区的摄影工作者罗光达、齐观山等,奉命挺进东北,协同开辟了该区的新闻摄影工作。一九四六年,晋察冀军区又派裴植、袁克忠等到晋察鲁豫区协同开辟该区新闻摄影工作,以后,他们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参加淮海战役,渡江解放南京,现正胜利向西南进军。在华北野战军工作的流萤、袁岭等五十多位摄影工作者,在参加解放太原战役后,又随军挺进大西北。部队打到那里,他们摄到那里,他们正在辛勤地摄制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一页。
当华北全境解放,转入和平建设的新时期里,华北解放军的新闻摄影工作者,部分已转入了新的工作岗位。开始摄制新中国建设的图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