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1阅读
  • 0回复

睦南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3
第6版()
专栏:游记

睦南关
阎吾 周长宗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们由凭祥乘汽车到睦南关去。一路上,一林林芭蕉,一丛丛青竹,一道道翠岗,一树树李花,好一派秀丽的南国风光。汽车沿着山谷,步步爬高。在翻过伏波岭后,睦南关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雄伟的睦南关,使我们这些第一次前来瞻仰它的人,不禁脱口喊出:啊,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
我们进了关口,穿过圆拱门,来到关口外,仰首看城楼,只见:三层花岗石色的城楼大厦,竖立在城上。城楼大厦顶上,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城楼平檐下边,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城关大门上镶的“睦南关”三个金色大字,闪闪发光。
庄严雄伟的睦南关,在这里欲与群山试比高。站在关前,西看金鸡山上,几十丈高的青石陡壁,遮住了西方半个天;东望左辅山下,那里是将北京和河内连结起来的中越大铁路。再看睦南关两边的城墙:一端沿着山脊攀上金鸡山腰,一端冲破林莽爬到左辅山顶,犹如睦南关张开的一对大翅膀,欲腾欲飞。
睦南关与西北方向的平而关、水口关,共称三关。它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名为鸡陵关。后改称过界首关、大南关和镇夷关。清初,改为镇南关。在中越两国人民都成了自己国家的主人以后,195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睦南关。从此,睦南关就成了中越两国人民睦邻友好的象征。
我们沿着山坡公路,走不多远,就到了中越分界线上的界碑跟前。在界碑旁边山坡上,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树,一到三月艳阳天,火焰般的红花,像无数蜡烛插满树枝,一片艳红。中越两国的土地虽然在这里分界,可是两国的河山,仍然岭岭相接,水水相连,如同有着深厚友谊的中越两国人民,永远不能分开一样。
在绵长数千里的中越国境线上,自古以来,两国边境上的僮、苗等族人民,通婚嫁娶,结亲交友,往来非常密切。有许多地方,两国边民同吃一口井里的水,同在一个山上放牛,同在一块地方垦荒、狩猎。
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山那边的山林里,有一种野猪,蹧蹋庄稼最厉害,只要有两头野猪,一会工夫就能把一亩地的红薯翻腾个稀烂。打野猪,越南那边的苗族猎人最有办法。他们听说北山的红薯快丰收了,却发现了野猪,就前来帮助中国农民兄弟打野猪。越南苗族的猎手们持着猎枪,在各个山口内埋伏好,然后将经过训练的猎狗放到深谷密林去,将野猪赶出来。当野猪被赶到猎人跟前的时候,猎人大喝一声,野猪闻声一楞,就在这个当儿,猎人手中的枪响了,子弹正中野猪的要害。就这样,野猪被除掉了。当北山的边民向越南的苗族猎手表示感谢的时候,猎手说:“你们庄稼丰收,也等于我们的庄稼丰收!”
在睦南关背后的一座山脚下,守关部队在几年前开了一个鱼塘。在这里,一湾碧水,映照着青山,成群的鱼儿游在水底。非洲鲫鱼是一种奇特的鱼:大鱼生了小鱼后,遇到别的鱼类前来袭击,大鱼就把口张开,将成群的小鱼吞进口中;“敌人”走了,再张开口让小鱼跑出来。它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的子女;直到它们长大后,才离开它们。这种鱼的繁殖能力特别强,隔三个月就生殖一次(不是下卵,而是胎生),一次能生几十条,甚至百多条。一条大鱼,一年当中就能当上“曾祖母”。1959年,运载胡主席送给广西龙津县的非洲鲫鱼的汽车从关上经过时,给守关部队留下了三百条,现在,这种鱼已繁殖得满塘都是了。
我们在这里,还看到一种从越南土地上移植过来的佛手瓜。这种瓜可以称为蔬菜瓜类中的“高产之王”,种上以后,可以连活三、四年,头一年,一棵就能收瓜五百斤到八百斤;以后每年能收一千斤。结出的瓜,绿皮,实心,像人握紧的拳头。我们吃了一次佛手瓜炒的菜,味道很鲜美。由于产量高,一般人家种上一棵,就够吃一年的了。去年守关部队种了两棵,今年他们每个班都种了一棵。
到睦南关的人,都要到金鸡山上看看炮台。我们沿着城墙北面的山径小道,向金鸡山走去。路旁,一丛丛的山芦苇,一束束的细青竹,长得密密层层。我们好容易爬上山腰,这时,几十丈高的青石陡壁横立在前面。仰脸往上看,这陡壁直上直下,没有一处可以攀登。我们本来以为没有路了,导游的人却一下将我们领到一条掩在林丛和荒草中的石阶小道上。我们就沿着这条小道,吃力地爬上了金鸡山。
站在金鸡山顶极目远眺,万山重叠,峰峦起伏。苍鹰在天上盘旋,燕子在山下飞舞。从金鸡山顶往下看睦南关,真是:四壁青山,山关雄壮。
金鸡山上的炮台,分南台、中台、北台。从金鸡山沿着国境线向西北望去,只见座座青山顶上,都有一座石崮,远看好像青山戴上了石帽。在每座石崮上边,都修了炮台,筑了营垒。这是清朝宿将苏元春和边疆爱国军民,在中法战争以后修建的。苏元春在操理广西边务十九年中,在边境上修下了炮台、营垒、城堡一百三十多座,安装要塞大炮二十四门,和其他各种火炮;并且修三关,设五十八卡,把守六十四隘,筑军路一千多里,将边防工事连成一个防御体系。他又在龙州、凭祥两地,修下了“大连城”、“小连城”,作为军事指挥中心。据当地的一些老人说,当年修炮台时,用几百人从山下拉一门大炮上山,一天只前进几尺远;安装一门大炮,就要九个多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现在,这些古老的大炮,有的已经送到北京军事博物馆和南宁人民公园,供人观赏。
夕阳西下,晚风从关外习习吹来。啊,睦南关,我们向你告别了。你有着英雄的过去和壮丽的今天,今天,你是中越人民亲密友好的象征!
(附图片)
睦南关西面的金鸡山
祖国的南大门——睦南关 阎吾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