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热在三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3
第6版()
专栏:气象台

热在三伏
齐祥
人们常说“热在三伏”。什么叫三伏呢?三伏就是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按照农历,今年7月16日是初伏(夏至以后二十五天),7月26日是中伏,8月5日是末伏。到8月15日就出伏了。三伏天这一段时间,正在小暑以后到处暑以前,是全年中最热的时候。“热在三伏”,在全国各地都适用。现在我们看看几个城市一年中最热的五天,在长春是7月25日到29日,平均温度是24.1度;北京是7月15日到19日,平均温度26.9度;武汉是7月30日到8月3日,平均温度29.9度;广州是7月10日到14日,平均温度28.9度;兰州是7月25日到29日,平均温度23.5度。差不多都在三伏天里。只有广州,今年要比初伏早几天。
三伏天为什么最热呢?这要从四季冷暖变化谈起。四季冷暖的不同,首先是由于太阳直射、斜射的变化引起的。当太阳直射的时候,同样多的太阳光,照射的面积小,热量集中,地面上就热。太阳斜射的时候,照射的面积大,热量分散,地面上就冷。此外,昼夜的长短,对冷暖变化也有影响。我们知道,地面白天从太阳光吸收热量,夜间又把白天积蓄的热量放散出去。如果白天长,夜间短,地面白天收入的热量就要比夜间支出的多,天气就热。相反,白天短,夜间长,收入的热量就要比支出的少,天气就变冷。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四季太阳直射、斜射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我们知道,地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的时候,是倾斜着的。地球转动到不同位置上的时候,太阳直射地球上的位置就不一样。当它在春分的位置上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各地昼夜相等。春分以后,太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向北移动,北半球开始变得昼长夜短。到夏至的时候,太阳直射北纬二十三度半的地方,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以后,太阳直射的位置又向南移动,到秋分时,太阳光又直射赤道,各地昼夜恢复相等。秋分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继续向南移动,这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斜射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到冬至的时候,太阳光直射南纬二十三度半,对于北半球斜射得最厉害。这一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冬至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又向北移,到春分时又直射赤道。这样就形成了四季的变化。由于夏天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光又是直射的,所以天气热。冬天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光又是斜射的,所以天气冷。
可是,虽然夏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得最厉害,而且昼最长,夜最短,但它却不是最热的时候。前面说过,最热的时候是夏至以后将近一月的三伏天。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地面的冷热,不仅仅由地面某一天收入和支出热量的多少决定的,而是逐渐积蓄起来的。夏至以后,虽然太阳光开始偏斜一些,而且白天减短,夜间加长,但是在一段时间里,白天仍然比夜间长,太阳高度仍旧相当高,所以地面收入的热量还是比支出的多。在这段时期里,过去积存起来的热量没有消耗,每天还能积存起一点来,所以天气继续增热。直到夏至后一个月的样子,也就是入伏以后,热量积蓄到最多,天气也就最热。这就是“热在三伏”的缘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