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和群众促膝谈心交朋友 重庆五○二厂领导干部踏踏实实改进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6
第2版()
专栏:

和群众促膝谈心交朋友
重庆五○二厂领导干部踏踏实实改进作风
本报讯 据重庆日报消息:在重庆五○二厂,经常可以看到工人请干部到他们家里或茶园去摆家常,看家信,或者商量生产上的问题。
今年4月份,这个厂对全厂的重要设备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调查中大家都感到,光了解设备还不够,还必须了解职工的思想,因为设备是人来使用的,设备维护的好坏,能否正常运转,往往都与人们的思想状况有密切关系。
三十车间支部书记任锡林向大家介绍了他自己经历的一件事:这个车间有个青年学工陈天寿,有段时间上班无精打采,常常无故旷工跑回农村家里去。究竟是什么思想阻碍了这个青年人的进步呢?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任锡林乘车来到陈天寿家里访问,才知道是陈天寿的父亲在生病,家里缺乏劳动力,生活比较困难。任锡林便和陈天寿谈心,又安慰他父亲好好养病。回到厂里,马上发动小组的工人发扬互助友爱精神,拿出一部分互助储金来帮助陈天寿的父亲医好了病。陈天寿心里的疙瘩解开了,过去是迟到早退,现在是早到迟退,还主动帮助其他学工学习技术。
这件事对其他干部启发很大。厂党总支要求所有的干部,都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生产现场、宿舍和食堂。要和群众交知心朋友,真正做到无话不谈。有的到工人家里去访问,有的请工人到自己家里来作客,有的个别交谈,有的开小型座谈会。班组里常常召开班组长和三两个工人参加的“通气会”,互相谈意见,进行自我批评,解开思想疙瘩。
青年车工王吉久,不会勤俭过日子,有时生活发生困难,影响生产情绪。党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几次找他谈话都收获不大。有一次,王吉久的母亲从北碚来厂看他,党支部就动员他母亲和在附近工地工作的王吉久的哥哥(党员),一起来谈心,帮助王吉久。王吉久的母亲以自己在旧社会受的痛苦,和她在农场里听来的长征故事,对王吉久进行了生动的阶级教育;王吉久的哥哥也以自己的事例教育他应该怎样工作、怎样生活。最后,王吉久激动地含着眼泪对大家说:“我一定要听党的话,听大家的话,好好工作和生活。”现在,王吉久已经成了车间的积极分子,不但生产和生活都安排好了,还常常帮助其他青年工人。司炉老工人秦天才,技术好,但是有时候情绪不高。党支部书记在和他谈话中了解到主要是对经常调动他的工作有意见。领导干部检讨并改进了工作,同时也指出了他的某些缺点。秦天才感到心情舒畅,干起活来劲头大了。
经常和群众谈心,使得上下更加通气,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开始是干部找工人谈心,现在是工人主动找到干部门上来了。很多工人有什么心事就主动找干部谈,诚诚恳恳地请干部帮助;也把自己对领导和生产中的一些意见提出来,帮助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二十六车间主任邓世荣,工作认真负责,但就是不善于依靠群众,每次开车,都要自己去掌握,结果自己忙得很,工人们有时插不上手。一群青年学工就主动找邓世荣,对他说:“邓主任,你为什么不分点工作给我们作呢?”邓世荣采纳了大家的意见,把机器的结构性能和操作技术一项一项地讲给学工们听,积极帮助学工学习技术。现在,全车间已经有50%的学工能够掌握开车的技术了,邓世荣也从琐碎事务中摆脱出来,能够集中精力考虑车间的重大问题了。
多同群众谈心,使干部耳目灵了,情况明了,过去了解不深透的事情现在了解得比较深了。修配车间有一种零件的生产任务长时间完成得不好,有的人总认为没有材料,无法解决。这次党总支书记和厂长到班组和工人们谈心,了解到并不是没有材料,主要是供应部门组织得不好。于是一方面加强供应部门的工作,及时组织供应,一面动员大家尽量节约,使这项生产任务很快地赶了上去。
在和群众谈心中,干部们认真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也注意听取和采纳少数人的意见。三十车间6月份在安排检修任务时,原计划三台大型设备同时检修。后来党支部书记在访问技术员唐正礼时,唐正礼分析了当时车间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认为这样不但会影响进度,还会影响检修质量,建议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一台一台地修。领导干部研究了唐正礼的意见,觉得很有道理,就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结果,不但检修进度比原计划快,而且保证了质量。
五○二厂的干部和工人们深深感到了经常互相谈心的好处,他们决心把这种活动经常化,长期坚持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