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经过解放十年来辛勤营造 东北西部防护林带初步形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6
第3版()
专栏:

经过解放十年来辛勤营造
东北西部防护林带初步形成
这条林带南起辽东半岛,北至大兴安岭南麓,绵延一千二百多公里,东西宽约三百公里,抗御风沙干旱的作用日益显著。
据新华社讯 东北地区西部防护林带,经过十年营造,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绿色长城。这条防护林带南起辽东半岛,北迄大兴安岭南麓,斜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绵延达一千二百余公里,林带东西宽约三百公里,共营造防护林一千零六十七万亩,其中林带林网纵横交错,形成一块块二百五十至五百平方米左右的网眼,网眼内是农田和牧场。林带围护的农田面积约有一千五百万亩。现在,林带林网的树木一般都已有五米左右高。
东北区西部原是一片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沙丘平原。过去,由于反动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长期残酷掠夺,滥砍乱伐,以致树木稀少,山地荒废,风沙为害严重,水旱灾害频繁。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改造这个风沙干旱地区的自然面貌,于1951年开始营造防护林带。现在,这条防护林带,防风阻沙的作用日益显著。吉林省扶余县解放前沿河一带流动沙丘每年往前移动十至十五米,二十年间仅扶余镇范围就被沙埋没七千五百亩良田和九百三十多间房屋。开始造林后,这种沙丘已受到很大的控制,一万五千多亩遭风沙侵害的耕地,基本上免受了灾害。吉林省长岭县长岭人民公社,过去每年有一万九千五百亩耕地受风沙侵袭,往往一年毁种两三次,以至废耕,现在有防护林的庇护,已不再发生大片毁种的事;废耕地三万多亩也恢复耕种。
防护林带的营造,还为广大农民扩大了多种经营的范围。几年来,成林地区的编织业、果树、药材和养蜂、养兔等生产都有了发展。黑龙江省泰来县大力栽植果树桑树后,1960年全县产水果二万多斤,收蚕茧一百九十万粒。辽宁省新金县皮口公社造林后,增添养蜂一千二百多箱,养兔由九千只发展到一万六千多只。
不久以前,在东北区西部防护林带营造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吉林白城地区召开了有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林业部门和部分县社林场的林业工作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检查总结了十年来防护林带营造工作,并且研究了今后的发展方针和规划,以及林业政策和重大的技术措施等问题,准备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防护林带的建设工作。
(附图片)
这是吉林省洮安县营造的防护林带一角 新华社记者 姜兴国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