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横溪公社互利协作增强抗旱威力 四十六个困难较大的队有七百多亩田解除干旱 龙河大队干部深入解决互利问题组织抗旱协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7
第2版()
专栏:

横溪公社互利协作增强抗旱威力
四十六个困难较大的队有七百多亩田解除干旱
龙河大队干部深入解决互利问题组织抗旱协作
本报长沙26日电 湖南洞口县横溪公社,在抗旱中根据自愿互利、等价交换原则,组织协作,增强了抗旱力量。
横溪公社是个半山半丘陵地区,6月中旬以来就发生旱象,在抗旱斗争中,由于各队在受旱面积和抗旱劳力、工具、水源等方面条件不同,抗旱任务也有轻有重。如仙鹤大队六百零一亩田,四百五十亩受旱,抗旱劳力和工具都感到不足;而大胜大队六百七十多亩田,自流灌田多,只有十八亩受旱,抗旱任务很轻。公社管理委员会认为要想争取主动,战胜干旱,除了充分调动受旱队的抗旱积极性以外,还有必要组织大队和大队之间的协作。因此公社管理委员会建议大队、生产队召开会议展开讨论,寻求合理解决协作抗旱的办法。
开始讨论协作问题的时候,有的干部和社员存在一些思想顾虑,受旱队顾虑支援工增多会加重负担;支援队则怕得不到合理报酬。后来经过认真讨论,使受旱的队认识到争取外援,目的是为了抗住天灾,多打粮食,只要抗住了干旱,付出的协作报酬部分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是不大的。被支援队解除顾虑,支援队的思想顾虑也随着消除了。
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根据等价互利原则订出协作用工等具体支付办法。
在这些具体问题解决以后,横溪公社的协作抗旱活动就全面展开了。岩塘大队派出二十个社员,背带五架水车去支援旱情重的清东大队。仙鹤大队有三百多亩田缺少水源,在公社帮助下,从邻近大队分到了一部分水源,两天就灌了二百五十多亩田。社员很高兴,一致同意合理付给支援的大队的水费,还负担水库维修工二百个。
目前,全社已有三十八个生产队出动二百四十八个劳动力,七十八架水车,帮助四十六个困难较大的生产队的七百四十亩田解除了干旱。此外,全社范围内还调剂了十二处水源,有力地加强了抗旱斗争。
本报讯 据广西日报消息:广西田阳田州公社龙河大队长韦志英,深入生产队,和生产队干部一起解决协作中的互利问题,促进了抗旱工作的开展。
龙河大队在今年4月就出现了旱象。大队管委会动员了大部分社员投入抗旱斗争,上级领导部门也调了三部抽水机来支援。但是,旱情不见减轻,全大队一千多亩早稻田就有八百多亩干裂,九百五十多亩中稻田也有五百多亩受旱。
6月上旬,这个大队的管委会作出决定,由大队长韦志英具体领导抗旱工作。韦志英首先检查抽水机的安装和灌溉工作。他看到抽水机虽安装好一部,但渠道没有挖成,没法灌溉受旱的田地。受益的生产队为什么不抽调较多的劳动力来修渠道呢?他向社员一了解,才知道这当中互利问题没有解决好。一、二、三、四队是受益队,各队受益的田地有多有少。但是,在修渠道的时候,大队却要各队都出同样多的劳动力。受益少的一、二队认为不合理。韦志英召集四个生产队的队长来研究这个问题。经过充分协商,决定根据各队受益的田地数量来分担挖渠道的土方数量,并落实了劳动力。这样,各个队都愿意把劳动力抽出来,只用了四天半的时间,就把这条渠道修成了,及时地抢救了三百多亩受旱的禾苗。
韦志英在一、二队检查灌溉情况时,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水渠头里的田旱得开裂了,水尾田的水却有富余,甚至有些浪费了。他一了解,又是互利问题解决不好造成的。这条渠道是一、二队共用的,一队的田在渠头,二队的田在渠尾。早先,一队用水大手大脚,使得二队的田没有水灌。这次天旱,二队的社员就把下段渠道挖深,水一个劲地往低处流。这样二队的田水灌满了,但在渠道头里的一队的田却受了干旱。韦志英摸清情况后,便和队干部一起分别召开两个队的社员大会,讨论合理用水问题。在会上,韦志英指出在用水问题上,应该既看到本队,也要看到别队。本队超包产,也要帮助别的队能够超包产。队队增产,全大队增产,大家才能增加更多的收入。双方打通思想后,再经过协商,决定采用封水打桩、两边放水、适当照顾田亩的办法:有水两寸,各分一寸;一队田较多,放水时间上适当照顾,两个队都派管水员来管水。这样一来,两个队的田都有水灌溉,不再受旱了。
目前,这个大队受旱的中稻已经减少到一百多亩,早稻在摆脱了干旱的威胁以后,生长转旺,开始黄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