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红色娘子军》的奇、趣、真、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7
第7版()
专栏:

《红色娘子军》的奇、趣、真、美
贾霁
好的故事片要有好的故事,好的演员,好的镜头,好的音乐。自然,要达到这“四好”,不是轻易的事情。正因此,我们看到《红色娘子军》,很兴奋,很喜欢。可以说,这部影片,不论在故事情节、演员表演、镜头画面、音乐歌曲等等方面,都有许多吸引人的东西,在艺术上很新颖,有自己的特色和光彩。
就拿影片的主题歌来说吧,随着影片的放映,它日益广泛地传布开了。人们爱唱、爱听这革命的抒情曲,因为它充满了战斗的青春气息,表达了时代的人民的思想感情;它很美很动人,而且十分通俗,听起来悠扬悦耳,唱起来朗朗上口。人们喜爱这首歌,还因为它贯串在影片剧情的发展中,对于人物性格的刻划,以及情景、气氛的渲染,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因而,它使人回味无穷,一唱就让人回想起那些优美的画面,动人的情节。
影片之所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最主要的是在于创作者进行了创作探索,不落俗套,勇于创新。这集中的表现是,以独特的艺术构思,成功地创造了吴琼花这一个既有共性又有鲜明强烈的个性的艺术形象。
人物创造得好,自然也由于故事情节描写得好。本来,故事就是人的事、情,表现的是人的生活斗争和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创作上写人物和写故事是不可分的。既不能只写事而不写人、不注重刻划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感情,也不能不写好故事、那富有戏剧性情节的动人的故事。如果故事片而不注重故事,或者缺乏动人的戏剧性情节,那是不可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人物来的。故事片必须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动作,必须把具体人物在特定环境里特定的行动和动作系统化起来构成一个故事,来进行描写,才可能鲜明而集中地刻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也才可能通过形象鲜明而集中地展示和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由此可见,提出故事片要有情节动人的好故事,不单是艺术性的要求,也是思想性的要求。我想,就《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拉杂谈谈几点观感。
影片是以吴琼花和她的成长这一人一事展开的。立一人一事,紧紧围绕主人公的活动来选择、安排情节,用以突出表现主人公独特的命运和道路,并且着意刻划她的鲜明强烈的个性特征,——这恐怕就是人物写得好的一个原因,也是故事写得好的一个原因。看来,从吴琼花这一人物出场、遇救、参军、路见仇人而违反纪律,一直到火线入党、在严重关头担起党的任务,这一系列情节,的确是编织成了一个好故事。片子有头有尾,层次分明,在描写中也很干净、明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这故事是生动的,引人入胜的,可以说它有这几个特点,即:奇、趣、真、美。
所谓奇,是指传奇性。影片里的木头人、蛇宴这类细节固然是奇,但是,主要的是表现在主人公的命运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的不同一般。例如:南霸天错把洪常青认为贵宾,又如:吴琼花正处于绝境而突遇洪常青把她救出火坑,这些传奇式的手法,都把“戏”迅速地推进到新的情势。所谓趣,也不是一般的趣味,而是指戏要有曲折,有波澜起伏。这样,才能使故事不平淡而有趣,从而才能把观众引到戏里去,愿意了解人物,关心人物的命运。趣和奇相连而又有区别:奇可能是有趣的,趣却不一定奇。比如:吴琼花参军这场戏,看来是普通生活场景,似乎不趣不奇。但是,由于影片不是平面地、呆板地反映生活,而是对生活作了提炼和加工,巧妙地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和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之间关系和感情情绪的变化,这场戏就很新颖有趣,富有时代生活色彩和诗意。当然,一部作品如果只有奇趣,还不能传之久远;如果一味追求奇趣,而不论真实与否、意义如何,就更不足取。必须酌奇而不失其真,有趣而又有意义,才能真正地反映生活,反映时代,也才能使人相信,并且从中受到教育。因此,一个好故事,首先必须“真”,就是说,必须是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反映了时代的真理。《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好,也在于它里面的奇和趣,就生活本身来说,确乎是真的。像“木头人”这样的事,虽然在生活里很稀有,然而在当时当地的确是实有其事,它突出地反映了解放前那个黑暗年代里那个地方的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影片写了这一笔,红莲这人物的遭遇以及她为什么要参军,也就不言而喻,令人相信了。至于从主人公吴琼花的成长过程来看,那是有曲折、有起伏的。尽管她参加了队伍以后,受到了教育,但是,我们看,她在侦察中一旦跟仇人狭路相逢,复仇思想立即涌上心头,她忘了纪律,不顾暴露侦察目标和红莲的阻拦,向南霸天开了枪。开枪打南霸天,对吴琼花这个人物来说,是很自然的,我们理解她此时此地非开枪不可的心情,因而又同情她,又为她惋惜:因为她犯了纪律错误。在这里,影片没有把复杂的生活简单化,而是按照生活的真实,按照人物的逻辑,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思想和性格成长的曲折道路。《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反映了生活,有奇又有趣,是真实的,并且又是美的:它所反映的生活比实际生活更高更理想,以吴琼花怎样从个人复仇成长为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这一人一事,阐明了三十年代我国妇女坚决反抗阶级压迫争取翻身解放的革命斗争的典型现象,热情地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革命精神,歌颂了党的伟大的作用。
《红色娘子军》的美表现在各方面,表现在它有强烈的感情、有才气、有许多创新的独到的东西。主人公从一个“卑贱者”成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英雄,这件事本身是美的。她对革命一片赤诚,对敌人势不两立,这心灵、性格是美的。围绕在她周围的那些红色娘子军战士是美的,洪常青和吴琼花之间的关系是美的。这里的美,在艺术表现上,自然是由于剧作者提供了创造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导演作了巨大的创造性的劳动,不仅使一般的表现手法不落俗套,重要的是能探索和揭示人物心灵的美、性格的美;而演员,也能以饱满的情绪、真切的体验和出色的演技,很好地完成和体现了吴琼花这一角色,不仅令人信服,感到面目一新,并且具有这样的魅力:使人愈看愈美,艺术感染力很强烈。《红色娘子军》的美,在艺术上还有一个特色是:隐秀。影片不是直接地告诉观众这是美的,而是通过剧情、场面,从人物性格中揭示出来。吴琼花性格强悍、泼辣,却又很为“内秀”。在庆丰收那场戏中,从她尽情歌舞的动作、声音笑貌里到处都透露出十分秀气。又如她对洪常青的敬爱之情,也表现得既真纯,而又颇为隐约,这也可以说属于隐秀之类。如果把这种感情大胆地表现为爱情关系,也许还可能增加一点色彩;但是,我觉得像现在这样的表现,倒更圆满些:含蓄而恰到好处。
《红色娘子军》整个影片是好的,它的故事是好的,固然也并不是尽善尽美。以故事和人物的关系来说,故事就好在许多情节对人物刻划的作用极大,确实表现出“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说这故事并非尽善尽美,主要是指其中后半部有些情节,有不足,有缺点,或者对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对作品主题的深化显得作用不大;或者和主人公性格、和主题显得相游离。例如:吴琼花跟随洪常青二次进椰林寨,吴琼花就退到次要地位,缺乏鲜明的行动,显得有些无足重轻;虽然这场戏还是写得好的,对敌人大管家这人物的刻划是很有作用的,但是,尤其因为这一点,在这场戏中吴琼花就应该更突出、更有作为,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本来,这场戏也是有利于主人公的行动,有利于在戏剧性很强烈的尖锐的冲突中刻划她,使这一形象和性格的发展更丰富、更有光彩的,问题是这场戏的主要笔墨却没有集中地来写她。又如:吴琼花受伤后,医生替她治疗这场戏,目的性就不明确,至少在处理上是一般化、简单化了,看来对人物是多余的一笔,可以不要;也许按照一般情形来说不算多,可是对《红色娘子军》来讲是多了,是交代性的过场戏。此外,还有个别情节可以商榷。例如在洪常青被敌人火烧而壮烈牺牲这场戏里,影片让吴琼花出现在银幕上,却没有把她推到前景,而是使她留在后面,没有什么动作;固然,不采取冒险的行动,是正确的;但是,在这极其尖锐的处境中,她的悲愤、她的内心激动是怎样的呢?当她亲眼看见自己所敬爱的同志和指挥员被敌人这样残酷地害死的时刻,她怎么能够无所动作呢?如果按照吴琼花的性格,这时候她一定要掏出枪来的。这样,戏自然是难写了。创作者在这里给剧情提出了一个难题,但是没有很圆满地去解决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