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酱板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7
第8版()
专栏:

酱板草
张荆
在白薯地里松土,意外地发现了一丛丛肥壮的野菜,这在故乡是被称做“酱板草”的,而在北方叫它什么就不知道了。这个发现并没有引起我很大的注意,手起锄落,也就把它和杂草一样锄掉了。
可是,在休息的时候,我们的队长老李,却特意走回去,细心地一丛丛拣起来,装满了一挎包。他的这个动作引起了许多同志的注意,大家围着他,七嘴八舌地谈起来:
“老李,这东西能吃吗?”
“嗯!”
“你们打游击的时候吃过这种野菜吧!”
“没有。那时才没有这样好的野菜吃。这种菜只长在平原上,那荒山野林里才不长呢!”
我坐在树荫下,听着大家的谈论,回忆起了十几年前的往事:
1944年,故乡沦陷了不久,新四军就开来了。起初,因为我家所住的村子离鬼子的据点较近,所以新四军还只有小股部队在晚上来活动,傍晚来,第二天早晨就走了。村里的居民也不大敢接近新四军,只有我们这群孩子,经常追着部队,“红缨枪,红缨枪”地学唱。
新四军来,一切给养都是自己带来的,每次煮饭时,战士们都把背上斜背着的长长细细的布袋里的粮食倒出来。但是有一次,当我们正在厨房里缠着老班长要他教歌的时候,发现他们在锅里煮的不是米,而是切碎了的酱板草。
“哈,你们吃酱板草!”
酱板草煮来吃是不好吃的,当地人除了给猪当饲料外,只有穷苦人家把它晒干了,用草灰揉一揉,藏在瓮里,给妇女产后当小菜吃。所以每到夏天,有孕的妇女都到地里去挑酱板草。但这次,新四军拿来煮煮当饭吃,岂不是件新闻!
于是,我们这些顽皮孩子便到处跳着,扮着鬼脸,还唱着:
“酱板草,是个宝,肚皮大,到处找,养儿子,吃个饱……”
新闻传出去,老百姓才知道新四军是没有粮食宁可吃野菜也不来打扰老乡的。有的老大娘寻出几升米来借给他们,老班长说什么也不要,推来推去,还是把酱板草煮煮吃掉了。
老班长是北方人,他学了几次也学不会我们用方言唱的那个歌,但后来,他自己也编了一个,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抗日菜”。这样,每当我们围着他唱“酱板草,是个宝……”时,他也会装着鬼脸,学我们的样子唱着:
“抗日菜,是个宝。煮一煮,吃得饱。吃饱了,打得好。日本鬼,跑不了。”
后来,鬼子的据点拔掉了,部队的给养改善了,也不用煮酱板草吃了,但这些北方来的战士却学会了江南的风俗,知道酱板草是给产妇吃的,这就使他们在每次出征回来,也总从烽烟弥漫的战场上带回一包酱板草来,不声不响地送给张大嫂或李大嫂。
十几年过去了,儿时的情景是很淡漠了,但酱板草不应该忘记,它将长远地教会我牢记过去艰苦奋斗的新四军的同志们!我不禁为刚才自己漫不经心地锄掉它而觉得脸上微烧起来。
劳动归来时,我特意带回了一丛酱板草,而且想要把这个故事告诉一切可以告诉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