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加强水库渠道用水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7-28
第3版()
专栏:

加强水库渠道用水管理
本报记者 于英士
5、6月间,我访问了北京市郊区怀柔县。这个县的有关领导部门,正在加强和改进水利工程的灌溉管理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有了很大成果。从了解到的情况说明,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具规模以后,如何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效益,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要会管会用
据县里同志们介绍,怀柔县几年来在水利基本建设上的成绩很大,先后修建了十三座中小型水库,并修建了许多配套工程。这些水利设施如果充分利用起来,能够保证浇地八万多亩,几乎等于解放初期四千七百六十二亩水浇地的十七倍。但是,最近几年,县和公社把主要力量放在水利工程施工上面,而在有计划地管理用水方面,干部和群众都缺乏经验,因而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在管理用水方面作得比较好的是桥梓公社桥梓扬水灌区。桥梓大队在制定“三包一奖”方案时,按照各生产队的受益面积,把扬水灌溉的电费包给各生产队支付。上下游各生产队按照灌溉面积实行“定水量、定时间”的办法。渠道维修实行了“生产队包段”的责任制。同时规定在浇地期间,哪一段决口跑水,所浪费的电费就由分工管理哪一段的生产队支付,因而在春灌期间渠道畅通,水的利用率比较高,受益的各生产队都较好地完成了春灌任务。而全县最大的渠道——白河第一支干渠,由于渠系的节制闸没有专人统一管理,结果上游有的生产队小麦已经浇过三遍,而下游有的生产队才浇头遍。管理这条渠道的崔立魁同志说,过去渠道虽然也有管理干部,但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没有很好地依靠社队进行管理,因此春灌期间曾发生五六次决口,浪费很多水,每亩平均耗水量竟超过了这个县的一般灌水定额的三倍。从桥梓扬水灌区和白河第一支干渠的不同管理情况来看,有了水库渠道以后,不及时健全组织,依靠社队使管理工作跟上去,到了手的水,还是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怎样管理用水
为了改进灌溉管理,县委在今年5月初召开了有关人民公社干部会议,总结交流了灌溉管理经验,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七个大型灌区先后建立了灌溉管理所,各个灌区都按渠系配备了必要的管理人员;灌溉管理所根据各生产队的用水计划定出总的用水计划;各渠系设有专人统一控制节水闸,按各生产队的用水计划和配水时间供水。这样,基本上解决了上下游各生产队用水不均匀的矛盾,保证了各生产队按时进行灌溉。许多大型渠道的维护实行了生产队分段责任制,生产队根据任务大小,把渠道管理和灌溉密切结合起来,做到了水量大时就多派人,水量小时就少派人。有的生产队原来浇地每班四人都看渠口,不管渠道,有时渠道跑水也不能及时发现,后来加强了责任制,生产队就自动加强了渠道的巡回检查工作,并且在斗渠、毛渠内侧插上木尺,观测水量,发现水量减少,当即寻找原因,立即堵塞漏洞。
为了使每一个社员都关心合理用水,大中富乐大队的第三生产队对社员实行了浇地小包工。即根据灌溉面积大小和土地平整的好坏,参照以往浇地所需要的人数和工分标准,计算出浇一块地的总工分,一次包给社员,这样做加快了浇地进度,同时使社员主动地整理田间渠道。
加强用水管理以后,干渠和支渠决口跑水现象大大减少,水的利用率显著提高。根据七个大型灌区的统计,4、5月份的进水流量一样,4月份平均日浇地八百二十五亩,5月份则平均日浇地一千三百一十七亩。过去问题较多的白河第一支干渠,水量利用率也比过去提高了一倍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