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种好晚秋力争弥补灾害损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02
第3版()
专栏:

种好晚秋力争弥补灾害损失
上坪大队总结几年来抗旱多种晚秋作物的经验:多作思想政治工作,适时播种,及时管理,栽种高产品种
本报成都1日电 四川万县安乐公社上坪大队,在干旱持续的情况下,充分发动群众,总结因地因时制宜多种晚秋作物和蔬菜,弥补灾害损失的经验。
由于晚秋作物的产量不如大春产量高,特别是如果安排不好,还可能影响小春增产。因此,有人不愿意多种晚秋作物。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事实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说明增种总比少种强,问题在于合理安排种植。例如,去年受旱时,五队干部发动群众,算干旱损失账,算增种增产账,算粮食分配账,并合理安排晚秋作物品种,使它不影响下一季小春,解决了人们不愿种晚秋作物的思想问题。结果,这个队完成了包产计划,社员的基本口粮标准也比其它队高一些。六队没有认真解决好思想问题,只勉强种了一些晚秋作物,收获的粮食不多,结果包产计划没有完成,吃粮标准也低一些。
晚秋作物要尽量做到适时播种。八队和七队对这一点体会很深。去年八队有一块田,“立秋”前后栽上秋红苕,最后亩产一千七百斤。饲养场旁边的四方丘,各方面的条件都和这块田差不多,只是种得不适时,最后亩产只有六百斤。去年七队在“立秋”前后栽的八亩晚稻,亩产三百五十斤左右;“处暑”后栽的四亩晚稻,亩产只有一百八十斤。另外,晚秋粮食作物生长后期气温低,不利于抽穗、扬花和结实,所以晚秋作物必须选择生长期短、成熟早的品种,千方百计争取适时播种,才能保证有较好的收成,而且不影响小春作物适时播种。
根据各生产队的经验,晚秋作物中的红苕和晚稻产量较高,而且产量比较稳定,应该多种。去年全大队的秋红苕,由前年的一百三十五亩扩大到一百八十三亩。但是,在安排晚秋作物时,一定要考虑到种苗、土质、水源等各种条件,产量才稳当可靠。
晚秋作物生长期短,因此抓紧田间管理十分重要。去年五队栽的三十亩秋红苕,一栽下去,每亩及时追了三十挑水粪,苗子一活过来就薅草,结果,收获红苕一万多斤。临近的四队,去年也是栽三十亩秋红苕,但是栽下去管理不及时,只收到几千斤红苕。
今年这个大队的干旱出现得早,持续时间长,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通过总结两年来的抗旱经验,决心在抓紧抗旱保苗的同时,因地制宜多种晚秋作物。今年全队计划种晚稻、秋红苕、秋菜子和其他杂粮三百八十亩,种胡萝卜、白萝卜和其他秋菜一百五十亩。现在,这个计划已经落实到田。各生产队正在积极整地,备种,积造肥料,为改种增种更多的晚秋作物作准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