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蔗大鱼肥蚕茧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03
第2版()
专栏:广东通讯

蔗大鱼肥蚕茧白
新华社记者 李超基 杨文全“顺德是个好地方,到处大鱼养满塘,桑叶遍地皆油绿,甘蔗条条丈几长。”
这首民歌,歌颂了广东顺德县的富饶和地方景色的美丽。7月,正是稻子黄甘蔗长,鱼儿肥和蚕儿吐丝结茧的时候,我们来到这个地方访问,留下的印象是深刻而美好的。
顺德,在珠江三角洲的下游,是广东最大的一个经济作物区,它以盛产蚕桑、甘蔗、塘鱼而著名。全县六十八万六千多亩耕地中,桑田、蔗地和鱼塘就占了四分之三。顺德农民的耕作习惯是“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就是说,他们在鱼塘周围垒起厚厚的泥土,种植桑树和甘蔗。他们把蚕屎和蔗叶用来喂鱼,鱼养肥了,塘泥也就更加肥沃,桑树和甘蔗上了塘泥以后长得格外茂盛。所以,蚕桑、甘蔗、塘鱼生产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这里流行着一种说法:“蚕好——蔗大——鱼肥”。
据顺德县志记载,早在明朝,顺德农民便已开始种桑育蚕、缫丝织纱了。这里出产的黑漆闪亮的“香云纱”,是夏天最好的衣料,不仅广东人喜欢它,在国际市场上也久享盛名。
我们访问了著名的蚕桑产地——勒流公社。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飞驰,公路两旁是一棵挨一棵的桑树,一片连一片的桑田。走近村庄的时候,一幢幢像厂房般的建筑物在我们面前出现了,这便是公社的新式蚕房。公社党委副书记叶庆同志把我们带到北星大队去参观。
顺德桑蚕一年可以养种七八次(造)。我们参观这天,正是四造蚕成熟收获五造蚕开始饲育的交替季节,蚕农们显得特别忙碌。早晨,太阳刚出来,采桑姑娘已经把一筐一筐鲜嫩的桑叶挑回来了。蚕房里有人在切桑,有人在喂蚕,有人把成熟了的蚕儿拣出来放到蚕箔上去,又有人在蚕箔上取下雪白的蚕茧,还有人坐在炉火旁边缫丝。我们问她们养了多少年蚕,不少人说,她们从小就跟着老祖母养蚕。
种桑养蚕,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劳动,需要技术和经验。蚕儿的生命是短促的,从蚕卵育成幼蚕到它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不过二十多天,要是护理不好,一造收成就损失了。北星大队很重视老蚕农的生产经验。那些有几十年养蚕经验的人,都被安排在重要的生产岗位上,使她们都能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在一间若明若暗的蚕室里,我们遇见了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三八”红旗手、养蚕组长伍嫦,她拿着一根鸭毛轻轻地掸拌着蚕纸,把那些刚孵育出来的细得像头发的黑色幼蚕,抖落到铺好的蚕窝上。伍嫦是很会饲养幼蚕的养蚕能手,人人都夸耀她育的幼蚕病少成活率高,她曾经创造每担桑叶产茧十五斤一两的高产纪录。
蚕农们说,蚕儿特别娇弱。它经不起酷热,受不了重湿,还怕蟀蚁鼠雀为害;多变的南方天气,忽而烈日当空,忽而暴雨倾盆,更增加了蚕农们的困难。人民公社成立以后,首先改造旧蚕房,兴建新式蚕房。我们参观过第二生产队的新式蚕房,一座长列的房屋,里面有十多间蚕室,四壁都开了窗户,罩上了透明的轻纱。室内有电灯,有预测气候变化的温湿度计,倘使天气稍有变化,饲养员便可以随时通风换气,或者加温排湿。北星大队公社化以来,新建和改建的蚕房有五十间。有了较好的设备,蚕儿也养得多了。今年头三造这个大队就收了二万九千多斤茧子。
当我们来到光华公社古朗大队的时候,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是个著名的糖蔗产区,甘蔗长得很高,漫漫的蔗林,一望无际,要不是有个向导,一定要迷失方向的。我们正走着,忽听到一阵桨声,陪我们参观的伍显登同志大声?喊了一句,蔗林深处便有人答应。伍显登说:“这里有人戽泥,看看去!”我们穿过蔗叶刺面的蔗林,来到池塘边,有两艘泥艇正在这里戽泥,好大一片的蔗园都已经上了一层湿淋淋乌油油的塘泥。附近的蔗田里还传来毕剥毕剥的声音,那是社员们在剥拆蔗壳。副大队长告诉我们,顺德农民种蔗很讲究戽泥和拆壳。塘泥是最好的肥料,每亩蔗地戽一次泥可以增产六七百斤甘蔗。拆蔗壳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甘蔗抽笋,又可以防止虫害。他说:今年,许多生产队都把戽泥和拆壳作为争取超产的措施,过去是一年戽一次泥的,现在,有些生产队已开始戽第二次泥了,蔗壳也拆了三四遍。
蚕好,蔗好,鱼也好。在顺德,无论在蚕桑产区,或是在甘蔗产区,看到的情形都证明了这个说法。
顺德的鱼塘多,成为这个县的一个特色。顺德农民养鱼很有办法,他们说,?鱼和鳙鱼是在水里上层生活的,鳊鱼生活在中层,鲮鱼生活在水底下。?鱼吃草,鳙鱼吃水里的游生动物,鳊鱼专吃?鳙的屎,鲮鱼吃泥,吃?鳙吃剩的东西。因此,每亩鱼塘放养多少鱼,各种鱼的比例都很讲究。这些鱼生活在同一个塘里,但是一层一层,各不干扰,很有秩序。他们还采用“四级轮养”的办法,就是将鱼花、中格、大格和大鱼分开来养。那些鱼花养大到二三寸长的时候,叫做中格;中格养大到四五寸长的时候,叫做大格;大格再转上大塘饲养育肥。这样,便可以养一批,捕一批,再放养一批,循环不息地生产。顺德县今年人工孵化了十亿零二百八十多万尾鱼,放养的数量比过去增加了很多。
现在,是塘鱼生产的旺季,这可乐坏了渔工,也忙坏了渔工,他们天天都要下网捕鱼。我们在北星大队曾经看过第四生产队的社员捕鱼,他们下一次网便捕到四百来斤,条条都有两三斤重。7月份以来,顺德全县每天上市的鲜鱼有十二万多斤。我们看到设在珠江河畔的塘鱼收购站是忙碌的,生产队交售给国家的鲜鱼,一船一船地运来这里集中,又从这里一船一船地运到城市去。
(附图片)
顺德县第四造蚕茧又成熟了。勒流公社北星大队第七生产队社员在收摘雪白的蚕茧。
顺德县光华公社古朗大队新华生产队社员在给蔗田施塘泥肥 本报记者 罗渺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