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日本合唱团到达北京 对外文协设宴欢迎日本歌唱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05
第3版()
专栏:

日本合唱团到达北京
对外文协设宴欢迎日本歌唱家
新华社4日讯 本社记者袁木报道:首都几个主要音乐团体的歌唱家们今天齐集在北京车站,挥舞着花束,唱着人们第一次听到的《战斗与友谊》歌曲,用热情的歌声和友谊的鲜花迎接了日本合唱团朋友们的光临。
《战斗与友谊》是中国作家和作曲家专门为欢迎日本合唱团而在昨天刚刚创作出来的。今天,清晨八时许,当载着日本歌唱家的列车徐徐驶进北京新车站的时候,在两百名青年男女歌唱家的欢迎队伍里,合着悠扬的手风琴声和有节奏的掌声,立刻荡漾起战友的热情歌声。中国歌唱家们向着日本朋友们唱道:“你们从人民群众中合唱着歌声而来。你们的思想像樱花,为着迎接春天而盛开。唱吧唱吧,尽情地唱!你们战斗的歌声发射着万丈光芒。我们战斗的友谊,山一样高,水一样长!”
在列车到站前的一小时光景,首都文艺界和各有关方面的负责人阳翰笙、田汉、吕骥、周而复,以及中央乐团、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乐团的负责人和著名音乐家,同日本在京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夫妇一起,早就来到车站。《战斗与友谊》的歌词作者林林和作曲者李焕之,也一早赶来欢迎佳宾。当列车进站和日本朋友们下车以后,阳翰笙、田汉等都迎到车厢前面,同合唱团团长井上赖丰和全体团员热烈握手,互致友谊的问候。在交织成一片的歌声和掌声中,首都男女青年歌唱家向日本战友们献上一束束鲜花。
车站上歌声越唱越嘹亮。《战斗与友谊》一曲歌完,刚刚走出车厢的日本朋友,就同中国歌唱家们手挽着手,用中国话一同唱起歌颂两国人民战友情谊的日本著名歌曲《东京—北京》。许多人眼里含着激动的泪花,一面热情地唱道:“……狂风暴雨虽然猛烈,我们不低头。让我们热情像火一般,勇敢向前。……不怕任何艰难困苦阻挡,手拉着手儿力量更坚强,这是友谊的标志:东京—北京,东京—北京。”
日本合唱团一行二十七人是由日本中央合唱团和几个主要地区的合唱团的优秀歌唱家们联合组成的。日本中央合唱团于1948年在“加强国际和平列宁奖金”获得者、日本著名进步音乐家关鉴子领导下建立以后,曾经积极参加日本人民反美爱国运动的各项斗争,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进步歌咏运动,对鼓舞日本人民的斗争士气起了很大作用,现在全日本支持这个合唱团的群众达到五、六百万人。日本合唱团这次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前来我国,将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等地访问演出一个月。
新华社4日讯 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今晚歌声笑语不绝,中日两国文艺战士在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欢迎日本合唱团的宴会上亲切欢聚,宴会自始至终充满了动人的战友情谊。
两国朋友在宴会上热烈交谈,相互表演了表达友谊的节目。中国著名歌唱家和音乐家,为日本朋友演唱了歌曲《遥寄日本青年》和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日本合唱团全体团员由井上赖丰团长指挥,用中国话引吭高歌《社会主义好》。当两国朋友们最后合唱《东京—北京》时,大厅里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使得整个宴会达到友谊的欢乐高潮。
对外文协副会长阳翰笙在宴会上致词,他以战友的名义热烈地欢迎来自日本人民反美爱国正义斗争前哨的战士。他说,日本歌咏运动开创十余年来,在日本共产党和日本人民的支持下,坚持斗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采取一传十、十传百的方法,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已经壮大成为日本人民反帝、反垄断资本的一支坚强的战斗队伍。这支队伍,在日本人民反对日美军事同盟条约运动中站在战斗的前列,以雄壮的歌声燃起斗争的火焰,鼓舞战友们的斗志,对日本人民争取斗争胜利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阳翰笙说,日本合唱团的来华演出对中国音乐界和中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支持。我们不仅要学习日本朋友的音乐艺术的成就,而且更要学习他们的斗争精神和顽强的毅力。阳翰笙热烈地希望通过相互学习和文化交流,使两国艺术界和人民间的战斗友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井上赖丰团长以日本合唱团及其领导者、加强国际和平列宁奖金获得者关鉴子的名义致答词,对中国人民在日本人民反美爱国斗争中所给予的战斗友谊和有力支援表示深切的谢意。他说,日本人民正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日益加强了团结。
团长说,在日本人民的斗争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合唱团,能够通过歌声向中国人民传达日本人民的斗争情况,这是他们感到最光荣的使命。他表示确信:合唱团的访华演出,必将有助于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和邦交的恢复。
首都文艺界和音乐界著名人士夏衍、田汉、吕骥、周而复、马彦祥、赵沨、查阜西、林林、李焕之、李凌、喻宜萱等,以及日本在京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夫妇,今晚都在这里和日本合唱团的朋友们欢聚一堂,不断举杯热烈祝贺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日益巩固和发展。
(附图片)
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前来我国访问演出的日本合唱团到京。这是团长井上赖丰(右二)由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阳翰笙(右三)等陪同步出车站 新华社记者 唐理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