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汉中地区农业科学工作者 探讨水稻倒伏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06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汉中地区农业科学工作者
探讨水稻倒伏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最近,汉中地区农业科学工作者举行了一次农业科学学术讨论会,探讨了水稻倒伏的原因以及防止水稻倒伏的途径和方法。
水稻倒伏的主要原因
通过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水稻倒伏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不合理的灌溉、施肥、深耕、密植,品种不良,二化螟虫害以及恶劣的自然条件(暴风雨等)等,都会引起水稻的倒伏。关于汉中地区水稻倒伏的主要原因,与会者却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造成水稻倒伏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高度密植。其理由是植物的正常发育生长,应该有适宜的生长条件,特别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要协调;而不合理的高度密植,恰恰破坏了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关系。由于群体增大,枝稠叶密,通风透光不良,个体横的发育生长受到限制,形成竞相争长,畸形向纵(高)的方向发展,结果茎秆异常增高,茎节过长,茎壁相应变薄,茎秆变得软弱,一旦遇到风雨等不良生长条件的影响,就会导致倒伏;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大,又极易引起病虫害的孳生,同时又会相应引起地温降低,土壤内部氧气大大减少,形成板结、肥料分解作用减弱等等不良后果,这些原因也都能引起倒伏。另一部分人认为,造成水稻倒伏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施肥。他们认为,水稻虽是个喜肥耐肥作物,但并不是施肥越多就越能长得好,相反它的需肥情况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地说,水稻需肥有两个高峰,一是初蘖期,一是孕穗期。不注意水稻生长的这种生理需要,一味地增施肥料,这就破坏了水稻的正常的生理机能,极易引起枝叶狂长,使主茎和叶片失去平衡,终于造成倒伏现象。一部分人则认为,“肥是现象,水是本质”。水稻倒伏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其理由是水稻虽是水生植物,但本身需水量并不大,其需水量基本上与小麦相同。一些人不了解这个特点,以为水稻生长时灌水越多越好。长期采取这种不合理的深水灌溉方法,会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从而引起倒伏。另有一部分人则认为,倒伏的矛盾总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品种。其理由是一切栽培技术,基本上都是为适应作物品种的特性而提出的。品种抗倒伏性差,即使其他栽培条件和生长环境很好,仍难避免倒伏,相反,抗倒伏性强的品种,即使遇到不良的生长条件,其倒伏情况往往也会较一般品种要轻一些。
水稻高产和倒伏的矛盾
与会者一致认为:只要正确认识并掌握水稻生长发育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水稻高产和倒伏的矛盾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关于防止水稻倒伏的具体办法,由于大家对造成倒伏的主要原因认识不一,所以也有不同的主张。有的着重强调合理密植,有的着重强调合理施肥,有的着重强调合理灌溉,有的则着重强调选用良种。在会上争论最多的有三个问题。一是籼稻改粳稻的问题。一些人认为以粳代籼,是防止水稻倒伏的重要措施。但一些人则指出粳稻需肥多,又不好脱粒,而目前在肥料和劳力均感不足的情况下,不宜普遍推广,籼改粳是将来的事。一是密植程度问题。有人主张:“肥田要稀,瘦田要密”。有人认为则主张“肥田要密,瘦田要稀”。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肥力和密度有一个统一点,在统一点以前,肥田宜密,瘦田宜稀,在统一点以后,肥田要稀,瘦田要密。一是矽酸钾防倒伏能力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