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心专则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07
第4版()
专栏:读书随笔

心专则 巧
吴太等
《庄子》中有一段故事,读后很有启发。
鲁国有个木匠梓庆,削木制作一种叫“鐻”的古乐器,
“鐻”制成后,精巧极了,凡是见到“鐻”的人都惊骇不已,就像制“鐻”之技有神术一样。然而梓庆是不是有什么“神术”呢?否,正如梓庆自己说的:“臣工人,何术之有!”那么,他制作“鐻”的秘密在什么地方呢?主要在于:专心致“巧”,主观构思与具体材料结合得好。
首先,做什么事儿都必须事先做好精神准备,全力以赴,把全神贯注在要做的东西上面。梓庆就是“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不敢分散精力)”。在创造过程中,患得患失往往是个极大的阻力,会束缚人的创造性。因此,在创作以前必须先去掉这些包袱。梓庆正是这样,他“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忘掉个人的一切,“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全心全意投到这创作中,一心只有个“鐻”。一切阻碍,一切顾虑消除后,就能达到专心于“巧”。
然而,单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全心全意还不够,没有实际材料而凭空“呕心沥血”是无济于事的。还必须把“专”与适用的木料结合,“入山林,观天性”(察木之生质),找出木质极合于制“鐻”的材料,再根据具体材料的形、质具体设计,先在脑中拟出未来的“鐻”的轮廓,即做到事先全鐻在目。有了这样事先从思想上到物质上的准备,事先“成见鐻”,然后施工,按照事先的设计,不合的地方加以修削,“以天合天”(以主观设计的东西“天”,结合木材质地的“天”),这样才制造出使人赞叹的鐻来。
梓庆能专心于事业,又能周密考察、因材施宜,因而能巧。这是他成功的秘诀,也正是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