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访花县华侨农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08
第2版()
专栏:广东通讯

访花县华侨农场
本报记者 岑荔丹
在遍野金浪的夏收时节,我来到了广州附近流溪河畔的国营花县华侨农场。这时已是傍晚了,成群结队的男女归侨,正扛着禾桶,挑着满担的稻谷从田里回来。农场背后蜿蜒起伏的群山还剩留着晚霞的余辉,但一排排新盖起来的住宅、工厂、托儿所、医疗所和饭堂,在绿树浓荫掩映下已经罩上了轻纱般的夜色。清凉的晚风,时而从附近的田园里送来阵阵花香和稻香;时而从一群蹲在溪边洗衣裳的活泼少女中间,传来笑语。
多么美妙的黄昏景色,多么幸福的田园生活啊!
但是,我真正领略农场的风光,还是第二天到四周农田参观的时候。
带领我参观的是农业中学一位年青教师。我们从马达不停轰响的锯木场、碾米厂和谷仓旁边绕过,就到了和总场在一起的第四生产队的“领地”。这边,是培育芭蕉、木瓜、咖啡、沙梨等幼树的苗圃,长满豆角、山芋、南瓜的菜地;那边,是一片翻腾着绿浪的稻田和香茅地。一群群高卷裤管的男归侨、穿着连衣裙的女归侨,正在稻田里忙着挥动镰刀收刈。田边路旁的荔枝树上,悬吊着繁星般的丹红果子;遍种在山坡上的菠萝,几乎每一棵的中心都长出了一个满身披着“绿甲”的果子。
最引人注意的,是那片在万绿丛中娇红点点的玫瑰园了。这里种有“保加利亚玫瑰”、“香港玫瑰”和“萝岗玫瑰”。玫瑰花采摘后,可以用浸提法制成玫瑰酒,可以用来提炼玫瑰香精。并不是所有的玫瑰都能提炼香精,据说,玫瑰花一千个品种和七千个变种中,能够提炼玫瑰精的只有四个品种。“保加利亚玫瑰”是其中之一。这种玫瑰香味异常浓郁,但它一年里只在清明到谷雨和七八月间开花。此刻园里开放的都是“香港玫瑰”。那位年青教师带点惋惜的对我说:“你在花期到来就好了,那时这里简直就是花的海洋!”农场里虽然有专门的采花组,但花期里碰到雨天,还得组织数以百计的场员采摘,因为雨天里花开得特别快。在清明到谷雨这段花期,全场六百多亩玫瑰园,一天就采到二三千斤花朵。
花县华侨农场,是1955年国家为了安置归国华侨参加生产建设而创办的。起初只有三十六个青壮年归侨,他们先在离总场有十多公里的“黄竹湖”地方安营扎寨,由一个山头转到另一个山头去垦荒。在他们淌过汗水的地方,各种作物都陆续长起来了,到农场来的归侨也一年年增加了。光是去年,就来了一千二百多名。现在,全场已经有二千三百多人,分成六个生产队,拥有一万多亩耕地,开办了小型的香茅加工厂、砖瓦厂、酿酒厂和碾米厂。此外,还有养蜂队和畜牧场。
这些归国华侨,很多人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但是,建设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满腔热情,推动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各种生产技术,有不少还成了生产能手或是当上了生产队长、生产组长。去年才回国的印度尼西亚归侨陈作良和他的妻子,他们在国外开了将近三十年的小杂货店,从来没有挑过担摸过锄,现在,除了驶牛犁田还不熟悉外,其他如选种、播种、插秧、刈禾等农活,都学会了。陈作良和他的大儿子陈杰英,还当上了生产组的副组长。
第四生产队的指导员李洪亮,是第一批三十六个拓荒先锋中的一个。他幼年时因为家里无法过活,被迫跟人到南洋打工。1951年,他就抱着建设祖国的决心回到国内。从他到农场的那天起,无论是开荒、种植、挖河、修路、造屋,他一直都是走在前面。“黄竹湖”地方有个山塘,每逢山洪暴发,就有崩堤的危险,威胁着山下房舍、作物的安全,李洪亮时刻把这件关系集体安危的事情记在心里,每逢暴雨,不管白天黑夜,他都跑去巡视。有一次,半夜里下了倾盆大雨,他从梦中醒来,叫了几个伙伴就摸黑往山上跑,冒着暴雨开沟排水,终于避免了山塘出险,保住了房舍和庄稼。由于他事事带头,关心集体,1957年出席了全国归侨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又光荣地参加了共产党。
在花县华侨农场,还有很多像李洪亮这样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一心一意建好农场的归侨,黄美珍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是去年在祖国第一批接侨船上诞生的“黄海生”的父亲。在还未踏上祖国土地时,他就因为儿子出生时得到百般照顾而深深感动,因而在农场担任了汽车司机后,农场需要他干什么,不管任务多么艰巨,他也设法做好。去年一个秋夜,因为连天暴雨,第五生产队的房舍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农场党委连夜组织人力去抢救。黄美珍当时已经入睡了,人们叫醒他开车去把那里的老人孩子送到总场来,他顾不得加添衣服,穿着内衣就去执行任务。这时已是深夜,加上大雨不停,冷得他不住哆嗦。更糟糕的是公路也被洪水淹没了。冲过去吗?十分危险;不冲过去吗?这些老人孩子怎么办呢?“这点点困难都战胜不了,还说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哩!”这样一想,他的勇气来了,凭着多年驾驶汽车的熟练技巧,他看准水势较浅的地方,蹬开油门,一冲就过去了。这一晚,他驾着车先后来回三次,把那些老人、孩子送完后,东方已经发白了。
就是许许多多像李洪亮、黄美珍这样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归侨,推动着农场的生产在跃进,使原野荒山,逐步变成了鲜果满园、稻香遍野、禽畜满栏的美好地方。
在辛勤的劳动之余,农场的归侨们还有着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我在那里逗留的几天中,就有两个晚上看到农场电影队放映的电影,一次是《海上雄鹰》,一次是《柯山红日》。除了放电影,碰到喜庆和节日,场里还举行联欢晚会,由归侨们排演节目。在我离开农场的前一天晚上,农业中学的学生就在加紧排练节目,准备在夏收后的“庆丰收晚会”上表演。他们唱着:“流溪河畔风光好,农场年年换新衣,菠萝沙梨甜似蜜,玫瑰花开处处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