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书海珍宝——访北京图书馆善本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10
第4版()
专栏:

书海珍宝
——访北京图书馆善本部
本报记者 孙世恺
最近,我访问紧邻北海公园湖滨的北京图书馆。
在善本阅览室里,靠墙的玻璃长橱陈列着我国最早的书——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简牍、石经和一部分精美的历代版画。在入口处放着四个柜子装着书目卡片,它告诉人们坐在这里如同进入了宝山,一般都可借到我国百年前甚至上千年的古书,去探讨我国几千年来异常丰富的文化遗产。
“宝库”日益丰富
善本部主任赵万里同志领我参观了善本书库。他指着摆得井井有条的书柜说,这里收藏的二十多万册善本书都是流传稀少的刻本或名家写本,其中有从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到清朝的内阁大库、翰林院所流传下来的宋、元、明、清的孤本或稀见本书籍。善本部近十年来又激增了一万一千多种书,成为国内所藏善本书数量最多的一个公共图书馆。这里有敦煌千佛洞所出的古代写本八千多卷,它是我国发明造纸以后用纸写成书的最早形式。这里还有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用鲜血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的《赵城金藏》。现存四千多卷,每卷长的七八丈,短的也有两三丈,全部是金代所刻的佛教经典和佛教珍贵史料,故称“金藏”。前些年,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赠还的《永乐大典》,使这部大典残本增加了六十七册。清乾隆年间编纂的规模巨大、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当时缮写七部,现在国内仅留存下四部。而这里所藏的一部是1915年从承德文津阁运来的,共计三万六千三百册。这些书籍都是举世闻名的孤本或稀本,成为探讨我国历代科学文化成果的珍贵遗产。
许多藏书家看到人民政府这样重视文化遗产,近十年来也自动把他们世代珍藏的古刊精校、孤本秘籍捐献给国家,移交到北京图书馆,供广大读者借阅。在北方最大的藏书家周叔弢捐献的珍藏善本书籍中,有南宋初年刻本记六朝史实的《建康实录》和元刻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东坡乐府》、辛稼轩的《稼轩长短句》等,都是现存最早的刻本。南方著名藏书家瞿氏铁琴铜剑楼也献出了世代收藏的孤本典籍。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时,其中不少珍本都是从他家借去的。
让古籍延年益寿
人们坐在这里翻阅珍贵的古籍,尽管它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看来却没有破碎,这正是那些使古书延年益寿的装修技工的功劳。
在这个图书馆里有一个修整组。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装修技工,整天辛勤的劳动着。这里装修古籍最大的特点,不是“整旧如新”,而是“整旧如旧”,尽量保存下书籍的旧装。因为我国古书的外表形式、书签、封面、装璜等,本身就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在这里工作的技工都有二三十年乃至四五十年的工龄。他们早年大部分是从善于装修书籍的北京琉璃厂旧书店学徒出身。张士达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有一副装修书的好手艺,而且对明、清两代的著作,尤其是清代学者的著作相当熟悉。他说,我们就像医院里的大夫那样精心地给书动手术,千方百计设法保存书的生命。这里工作人员正是这样肩负起图书馆的“后勤工作”,有时他们收到的古籍因年久糜烂不仅难以揭开,就是呼吸出气大些都会吹走破碎的残片。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设法把书装修好。有一次,已故的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从广东发现一部宋刻本《杨诚斋集》,是宋代大文学家杨万里的诗文集,十分珍贵。但是由于年久腐烂,又经后人两次不够规格的修补,有些字体都变了。该书拨交北京图书馆后,由张士达等四个人,足足修整了一个多月,有的地方不能用手揭,就用镊子夹,终于基本恢复了原来面貌。
在另一间房里,有四名装裱技工在两张红漆的大案子上工作。他们都是从著名的琉璃厂裱画店请来的,专门在装修《赵城金藏》。金代所刻的这部大藏经过去藏在窑洞里,曾经遭受雨水浸蚀,有的卷子因受潮压成木棒一样硬,也有的很焦脆,一触即破。他们从1950年开始装修,现已修整好一半约两千多卷。从这些事实,可看出装修人员为了修整好善本书籍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下苦功来探“宝”
这些书海珍宝,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下苦功来探“宝”。凡是到这里借阅书的人,阅览室的工作人员都了解他们准备或正在从事研究的项目,好尽量在借阅过程中提供更多的书籍,满足他们的需要。有一位从事古本戏曲丛刊的编辑工作人员,在今年的一个季度中到这里借阅了两千多册历代有关戏曲、散曲的著作。他想参考明刻本《太平清调迦陵音》一书,一时寻找不到,阅览室工作人员却从《刻金粟头陀青莲露六笺》丛书中帮他找到了。另一位研究人员到这里搜集有关历代工程技术史料时,工作人员替他找到了清乾隆年间刻本《南船记》和《舟师绳墨》等书,对他编写中国交通工具技术史很有帮助。近年来,中华书局、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单位还利用这里所藏善本书,影印了许多珍贵的古代科学技术书籍和古典文学名著,让它更广泛地流通和利用。现在,这个“文化宝库”,正积极地在为学术研究服务。
(附图片)
北京图书馆的裱糊技工,正在精心装修《赵城金藏》
本报记者 顾德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