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加工工人和检验工人——郑州纺织机械厂职工签订“工检合同”的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11
第2版()
专栏:河南通讯

加工工人和检验工人
——郑州纺织机械厂职工签订“工检合同”的经过
于海潭
郑州纺织机械厂有位工人,在黑板报上写了一首快板赞扬“工检合同”:
工检合同是个宝,
亲密配合关系好,
一根扁担两头挑,
产量质量大提高。
工人们为什么这样满腔热情地赞扬“工检合同”?这是有道理的。
“把关”与“闯关”
“工检合同”,“工”是指加工产品的工人,“检”是指检查验收产品的检验工人。“工检合同”就是加工工人和检验工人,在执行生产任务中,互相保证、互相帮助的一种组织形式。
这个厂曾有过一套相当健全的产品检查验收入库制度,如首件送检、互相检、加工工人自检的“三检制”,这种好的制度对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加工工人和检验工人站的角度不同,加工工人强调完成任务重要,检验工人强调保证质量重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免时常发生一些矛盾。许多检验工人整天拿着尺子、仪器、鎯头、图纸,认真检验产品,合格的入库,不合格的就写上“报废”。他们忠于职守,从不马虎,但是有些人不了解,要达到产品少报废不报废的目的,光靠少数几个检验工严把关口,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更主要的还在于“工检”双方共同树立质量观念,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地把废品、次品消灭在加工之前。在加工工人来说,积极完成国家计划的态度是正确的,但也有些人对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的意义理解不够,因此容易产生抓数量,丢质量的偏向。结果,“工检”双方常常为一件产品争执不休,一家强调不合格,一家强调合格。于是就产生了“把关”与“闯关”的说法。
“工检合同”的诞生
近年来,多快好省地全面完成国家计划,成了“工检”双方迫切的要求。机一车间一工段的划线组,经常发生差错,这个工段检验站的几位老工人,对这种情况越来越感到不安。他们为了协助划线组消灭差错和废品,几位老检验工经过讨论,提出了密切配合的保证条件,并把保证条件送给了工段,要求与划线小组签订一种互相协作提高产品质量的合同。这个建议一提出,立即得到工段和加工工人的热烈欢迎。在合同中,双方分别提出七项保证,加工工人的主要保证条件是:加工前细心校对图纸,看清技术文件,审查工夹量具及工艺规程,做到加工机件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发现上道工序不合格本工序不加工,本工序不合格及时提出修正;加工首件或复杂机件前,先通知检验员作好检验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检验制度,做到首件送检和自检工作;学员操作,老师傅要加强指导,并对加工件进行复查;加工中发现有问题,主动与检验员联系,互相研究,提高质量。
检验工人的主要保证条件是:按照技术文件、图纸及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不死扣,也不放松技术要求;工作中看清图纸,不错检,不漏检,对低级技工加工的首件产品要更加重视,对学员加工的首件产品要与当班老师傅联系,作好加工前的准备工作,与加工工人联系好,根据机件作用和安装情况,不断提出重点和次点,该精一定要精,该粗就粗,向加工工人交代清楚,作好交接手续;深入现场巡回检验;关键号加工,要互相帮助,做到统一思想、统一加工方法、统一检验方法,协力突破关键。此外,双方还共同提出了每周举行一次评比检查分析会议制度(评比流动红旗、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分析废品原因及事故等),对执行合同好的进行表扬,差的进行批评。
开初,他们只打算在一些生产关键小组里签订“工检合同”,但是这一促进生产的良好组织形式,很快地在全车间和全厂引起了反响,于是一个互相帮助,共同关心国家计划的新的工检关系出现了。机一车间一工段检验站的检验工人,在执行合同中,为了做到随加工随检验,他们根据每月的生产特点,调整加强了巡回检查路线。以前每逢验一圈活,总是要回到站内“落一会脚”。合同签订后,他们将巡回一圈后的落脚点落到关键床子上,具体帮助生产工人解决关键。巡回次数一多,发现问题也及时。加工工人也积极主动配合检验工人工作。
新的“工检”关系
签订“工检合同”后,检验工人们响应厂党委的号召,决心当好“三员”:检验员—宣传员—技术指导员。每逢一项新的生产任务下达后,检验工人首先和加工工人一起研究加工措施和检验方法,解决了过去由于加工措施和检验方法不统一,容易造成的质量事故和争执。检验工还经常到车床跟前向生产工人交质量要求的底。如151产品的墙板有两个斜面对机械性没有影响,检查工人就跑去告诉生产工人:只用把斜面刨光就行了。生产工人心里有底,结果每一件都提高了两个小时。减速器是全厂的关键件号,技术要求很严,检验工不仅宣传保证质量的重要性,而且一直站在搪床跟前,搪好一个眼,就检验一个眼,检验合格了,再搪下一个眼。签订“工检合同”后,对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的处理也从实际出发了。如动力设备车间加工五根丝杆,都没有达到质量要求,按过去的作法应当全部报废,但是他们具体分析了情况,认为三根用在车床上的丝杆,对加工产品有影响,应报废,但是用在插床上的两根,对加工产品没有影响,可以使用。机一车间一工段过去曾是质量事故多的一个工段,3月份划线组发生差错六十六次,从4月份签订了“工检合同”后,当月的差错就减少到三次。
(原载《河南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