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认真贯彻政策,合理调整包产指标 钢铁大队灾后及时补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12
第2版()
专栏:

认真贯彻政策,合理调整包产指标
钢铁大队灾后及时补种
本报沈阳11日电 遭受风雹灾害的辽宁法库县四家子人民公社钢铁生产大队,通过认真贯彻党的政策,组织广大社员,投入生产救灾活动,经过二十几天的努力,毁种和补种的荞麦、蔬菜等晚秋作物陆续出土罩垅:保住的部分禾苗,经过管理铲趟,也逐渐好转。
7月初,这个生产大队遭受了一次风雹袭击,全队四百八十三垧地全部受灾,大部庄稼被打光,剩下一小部禾苗也被打伤。为了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这个大队的领导干部,及时深入群众,找老农座谈,研究生产救灾办法。根据老农白全、李成等提议,曾要求各生产队抓紧“立秋”前的一段时间,毁种或补种荞麦、蔬菜等晚秋作物。当时,绝大多数社员赞成这一作法,但是少数生产队干部对各大队能否坚持“三包一奖”的用工工分有怀疑。因而在开始毁种、补种的头几天生产进度比较迟缓,质量比较差。根据这种情况,大队管理委员会及时组织了检查组,用三天时间,对全队耕地进行了逐块检查,评定灾情和确定毁种、补种及继续加强管理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干部和社员们商量,决定灾后要继续坚持“三包一奖”制度。根据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调整了各生产队的包产指标,宣布包工照常不变;大队负担毁种补种的种籽费等成本。由于灾后及时合理地调整了包产指标,在毁种补种中各生产队都普遍增加了畜力和人力,加快了进度,提高了质量。第四生产队的社员在听说灾后调整包产指标和继续坚持“三包”制度的第二天,就将原种的质量不好的五垧荞麦,重种了一遍;第二生产队也派人将种过的荞麦又搂了一遍,及时进行了镇压。各生产队播种的晚秋作物,一般都做到了二犁下种,种得比较细,苗出得比较齐。到7月底的统计,灾后二十几天时间,全大队已毁种和补种荞麦、蔬菜等晚秋作物达二百三十六垧,占计划毁种补种面积的60%以上。此外,各生产队为了多增产,还利用雨天或早晚时间开垦一些荒地,争取多种多收。未被全毁的部分庄稼,各生产队也进行了加工侍弄,到7月底,全大队已将五十五公顷谷子、粳子等作物又铲趟了一遍,使受伤的禾苗逐渐缓了过来。
在生产救灾活动中,各生产队都根据灾后农事活动的变化,及时制订和修订了劳动定额,继续推行了小组包工、评工记分制度。
钢铁生产大队还以甘薯秧、晚秋作物种籽等,帮助社员及时补种了自留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