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波罗坑大队为什么耕牛养得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15
第3版()
专栏:

波罗坑大队为什么耕牛养得好
黄越
广东英德县大站公社波罗坑生产大队,最近三年多来,耕牛不断增加。今年6月底,全大队的耕牛已由1957年的三百四十六头,增加到六百三十六头。除去卖出的一部分,存栏耕牛有四百零五头。
波罗坑大队耕牛量多质强,给生产带来许多好处。这个大队共有二千八百三十八亩耕地,按照能够使役的耕牛计算,平均十亩地有一头牛。牛力充足,使这个大队有可能把过去无人耕种的河滩开垦成红薯地,把倾斜的山坰开成一级级的梯田种杂粮,把荒草漫漫的低洼地开成稻田,全队共扩大了种植面积八百九十多亩。由于牛力充足,保证了精耕细作、多犁多耙,做到了不误农时。牛多肥料也多,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三年来,这个大队稻谷总产量增加70.8%。此外,卖出的幼牛和淘汰的老牛共收入现金七千一百多元。
波罗坑大队靠近北江河岸,十多个村子大多数是背山面水,水草不缺,放牧便利。除了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他们在耕牛保护和繁育等经营管理工作上实行了很多好的做法,这就保证了耕牛的迅速发展。公社成立以来,这个大队便将耕牛评定价值和劳役能力,长期固定给生产队管理使用,按照三包规定,按时拨给生产队养牛的饲料、其他费用和牧牛工分。繁殖的小牛,全归生产队所有。耕牛瘦弱、死亡而缺少牛力时,则由生产队自己想办法解决。执行了上述制度后,有效地调动各生产队发展耕牛的积极性。原来牛力较多的新屋生产队,由于重视母牛的配种工作,消灭空怀现象,年年有牛卖出。过去牛力比较缺乏的上楼、山下等四个队也自力更生繁育耕牛,经过三年来的努力,牛力也自足了。
波罗坑大队把耕牛固定给生产队使用,各生产队又把耕牛的饲养责任交给适合养牛的户。这可以做到分栏饲养、一牛一栏,同时充分利用了社员家庭中的辅助劳动力担任放牧和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管养耕牛户的积极性,生产队尽量给这些户以方便和照顾,同时按照耕牛的强弱、大小分等级,按等级计算工分,又实行包饲料、包肥料、包耕牛的责任制。
母牛与公牛的饲养比例合理,是保护和发展耕牛的重要措施。现在波罗坑大队能劳役的母牛有二百零五头,能劳役的公牛有一百零一头,其余是老牛和幼牛。他们认为母二公一的比例是恰当的。
波罗坑大队还认真做好耕牛的保健和防疫工作。每年在春耕和夏收夏种前一两个月,这个大队总要开展一次“肥牛月”的活动,各个生产队的耕牛是肥是瘦都要进行评比。由于保健工作做得好,这个队三年来,不正常死亡的耕牛只有二十一头,死亡率下降到当地历史上最低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