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水乡“百宝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15
第4版()
专栏:浙江通讯

水乡“百宝船”
本报记者 郑志标
浙江绍兴城西有个柯桥镇。这个镇的商业部门经常利用四通八达的河网,划船送货下乡。我去的那天,正碰到一个社员从十八里路远的地方赶到柯桥公社供销部,要求把“百宝船”开到他们的生产队去。
“百宝船”这个名字引起了我的兴趣。一打听,原来是柯桥公社供销部送货下乡的一只大木船。船上,有许多种日用百货,有售货员,还有生产资料员、缝纫工、“翻新补旧员”、医务员、理发员、收购员和宣传员。船到一处,八员齐出,帮助社员们解决了许多问题。社员们热情地称之为“百宝船”。
清晨,我跟着这只“百宝船”出发了。
船梢,摇橹掌舵的女船长——棉布百货商店经理阮丽娟,一橹一橹地划着,木船缓缓离开码头向前驶去。大家又说又笑又唱,船上一片欢乐。
我向别人打听这只船的来历。原来,“百宝船”已经在这一带河网上行驶两年多了。1959年秋季,社员正忙着晚稻生产,顾不得上街赶集买东西。“怎样使社员不耽误生产,又能买到东西呢?”柯桥供销部职工和社员们商量以后,就办了这只“百宝船”。
大家很快就和社员们搞熟了。阮丽娟,这个健壮能干的女船长,有空就到田头跟社员们一块干活。年轻活泼爱唱戏的缝纫工季调娟,经常给社员们唱《刘介梅忘本回头》、“绍兴大班”调等。近两年来,他们就下乡二百来次,在支援农业生产、供应群众生活需要方面出了不少力。有一次,“百宝船”来到项湖生产队,正碰上生产队急着要消灭麦锈病、麦蚜虫。“百宝船”的人员,连夜冒着大雨赶回供销部,运来四百多斤硫磺、硫酸铜。几天后,生产队害病的麦子就还青了。
我们来到畈里边生产队,附近田头或在家的男女社员们都来迎接。扛的扛,搬的搬,让房子,倒茶水,有几个人敲锣打鼓到田头去报信。
“快,快割!‘百宝船’来哉!”
一个正在割稻子的老年社员伸直腰问:“这回‘百宝船’送来东西多哉?”
社员们一看,确是不少。锄头、铁耙、犁壁、蒿衣等等,是生产上需要的;日常生活用的,有席子、灯蕊、毛纸、蚊香、炊具……;还有香糕、酱瓜、豆腐乳等食品。仅是妇女用的线,售货员就喊出了一长串:黑线、白线、蓝线、元线、线球、白木纱线、元木纱线、蓝元纱线。收购员还宣布:破锅、废铁、鸡毛、鸭毛……愿意卖的都收购。
他们白天宣传,参加劳动,修补衣物;卖货、收购,集中在中午和夜晚。晚饭后,营业的屋子里里外外挤满了人。供销部文书赵炳炎,还跟社员们座谈,了解他们买卖东西的意见。
这里的营业刚开始,别的生产队就派人或打电话来联系了。他们准备走遍方圆一百五十六公里的水乡,配合当地商业机构,供应群众需要,促进物资交流。(附图片)
绍兴县柯桥人民公社商业部门的大木船,把生产资料、生活日用品送到畈里边生产队 
本报记者 郑志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