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夏收后的东陇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17
第3版()
专栏:广东通讯

夏收后的东陇市场
本报记者 邓国庠
广东潮汕平原的夏天,是个丰盛的季节。夏收以后,农、林、牧、副、渔各业产品,纷纷上市。在澄海县苏北公社东陇市场上,记者看到了农村集市的繁荣景象。
活跃的集市贸易
夏收后的东陇市场,上市的农副产品甚多:碧绿的西瓜,胭红的荔枝,蜡黄的芭蕉,甘美的柑杬,还有完成国家交售任务以后,拿到市场上出售的甘薯、绿豆……。潮汕平原是有名的“三鸟”(鸡、鸭、鹅)饲养地。澄海、饶平两县的“三鸟”饲养量,已经超过历年同期的最高水平。记者在集上参观的那天,上市最多的是潮汕著名的体型特大的狮头鹅,只只都有十来斤重。放养较早“早禾鸭”,也开始上市了。从南澳岛来的鱼、虾、螺、蟹等各式海产,以及社员从事家庭副业所采集的柴草,编织的竹帽、麻绳等,上市量也不少。原先在镇北设立的贸易场所,夏收以后容纳不下赶集的人群,戏院前,韩堤上,桥头边,也摆了许多菜担、货摊。镇内两条主要的十字街道,更是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东陇市场上市产品这样丰富,赶集的人这样众多,是有着它的历史渊源的。东陇原是个古老的集镇。这里水陆交通方便,东流的韩江支流,经这里出海,出海口正冲着潮汕的渔业基地——南澳岛。从这里溯江而上,可以直达潮州古镇。由南而北的汕头—樟林公路,也在这里和韩江交成十字。公路至樟林,分开为二:东北往饶平,西北往潮安。这样,东陇就成为澄海、南澳、饶平、潮安四县交界地方的贸易中心。
现在,四县之间的经济流通相当活跃。饶平县海山公社从水路一次就运来了九千多斤海产,在市场上销售以后,顺便采购了他们需要的许多种物资。其中最大量的是薯苗。这个位于海岛上的渔业公社,靠沿海几个农业公社供应薯苗相当困难。但到东陇市场上,很快就购足了。这个集镇所在地的澄海县,向以盛产蔬菜著称。县里许多公社都把蔬菜运到这里来销售。南澳岛上的渔民,以及潮安县一些缺菜的公社,每天都在这里买到大批鲜嫩、便宜的蔬菜。
促进农副业生产
夏收后的东陇市场,不仅上市的农副产品增多了,集镇上的国营商店、供销合作社和合作商店也增加了商品品种。前来赶集的农民,出售了农副产品以后,可以比较方便地买回自己需要的物品。
为了帮助公社发展生产,这里的供销合作社生产资料门市部,在组织货源上做了许多工作。在夏收前,他们已经供应给各公社二万四千多件镰刀、打禾桶、竹箩等夏收农具。现在,门市部里又摆上许多夏种农具。眼前一排放着的就有二十多部犁、耙,旁边还垒着近百个铁犁头,任人选购。售货员说,夏收以来,他们已经销售了犁头一千五百多个。
东陇镇的商业工作人员,生产观点比较强。例如,当前积肥、送肥,公社需要大批粪箕和挖泥篸。事前他们就了解到,这里农民习惯使用的挖泥篸柄子长,体型特殊,由外地供应的一般挖泥篸不合当地需要。他们便同竹器生产合作社联系,组织他们生产。但是潮汕平原一带,竹料比较缺乏。商业部门就为他们到大埔、梅县等远地山区购回了大批竹料。当农村展开积肥、送肥活动的时候,供销合作社便有大量的粪箕和挖泥篸供应社员需要了。
给群众谋方便
农民到集上来,多是在清晨时分就启程了。他们希望赶完集,还能回家干半天活。根据这种情况,每天破晓,东陇镇的商店就纷纷开门应市。
参加集市贸易的,除了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等集体生产单位以外,还有许多公社社员。有的社员,约些人凑在一起,共同划着一只小艇,载着蔬菜、西瓜,一路谈谈笑笑来到集上,商业部门在集市上设置下好几类产品的贸易场所,卖山货的集在一头,卖“三鸟”的聚在一边……。赶集的农民可以不费劲地找到自己出售产品的贸易场所。农民的产品如果卖不完,可以经过议价卖给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也可以寄存在市场设的货栈里面下次再卖,不用挑回去。
国营商店、供销合作社和合作商店适应夏收以后的情况,在集上增设了许多营业点。饮食店、水果摊、水产收购站、杂货店等,由原来的十二座增加到二十九座。饮食店原来只有三座,现在增加到九座。饭菜、面食、甜品、冷饮都有。远道来赶集的农民,可以在这里吃到自己喜欢的食品。
赶集的人,对商业部门在集市上设置的一些方便群众的设施表示满意。(附图片)
广东省普宁县流沙区流沙市场夏季家禽上市量增加。这是农民在市场上选购家禽种苗
本报记者 张家昌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