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愿加纳的明天如黄金般灿烂——加纳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19
第7版()
专栏:

愿加纳的明天如黄金般灿烂
——加纳访问记
本报记者 冯之丹
黄金之国
提到加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黄金。当西方殖民者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发现这一片国土以来,加纳的黄金就一直吸引着欧洲殖民者的注意力。“黄金海岸”,就是殖民者给它起的名字。当时黄金在欧洲已经不再仅仅是装饰品,而且是支付的手段,具有信贷和储存的价值了。1462年,一个叫迪阿哥·达仁巴吉的欧洲人一到加纳就吃惊地发现王公贵族们“戴的金项练,从他们的脖颈上垂挂下来,他们的头上,甚至在胡须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金首饰。”后来的殖民者在加纳沿海一带,像在埃尔米纳和阿克兴地方的一些河谷中,发现当地居民从山谷和河流中挖掘金子。每当大雨过后,妇女们带着盘筛到河岸边去筛洗河沙,以淘取金子。就这样,当欧洲人贩卖黑奴的血腥勾当结束以后,从十九世纪末起,投资开采金矿,霸占矿区,就逐渐流行起来。1880年加纳黄金的年产量才七千七百多盎斯,而现在已经达到近九十万盎斯了。
以加纳南海岸的塔科拉迪港和中部库玛西之间的邓克瓦镇为中心,划一个半径九十哩的圆圈,这就是今天加纳的产金区。那里可以说遍地都是黄金。有人估计,那里的黄金藏量达到二百万吨。我们在加纳的时候,参观了库玛西以南四十五哩许的奥布阿西地方的大金矿。这是属于伦敦亚山蒂金矿公司的一个很老的金矿,从1897年起,这里就开始采掘金子。整个企业拥有五千多名职工。这一片矿区被称为“非洲最富庶的一平方公里”,是亚山蒂金矿公司的活动中心。据说这里的每吨金砂能够炼纯金一盎斯以上。
奥布阿西金矿及其它
汽车在奥布阿西停了下来,眼前是丛山绿林间夹着一条铁路。火车头喷着烟雾,货车上装着巨大的木材。铁路旁边就是一座银白色的大铁门。吊斗在半空中驰骋,车间里的机器发出轰响。这就是金矿所在地。
金矿有五座矿井。在一个四千五百尺深的矿井口上,我们遇到了许多井下工,他们都是非洲人,其中有一些是尼日利亚人。
在地质室里,有一个英国地质人员在工作。室内陈列着黑色的、白色的和玉色的矿石。那玉色的矿石据说含金量最大。那个英国人对我们说,“这里的矿还能开好多年,至少我死了,也开不尽的。”我们问他多大年纪了,他说他才三十岁。这就是说,这个矿区的蕴藏量还富足得很呢!
在淘金厂,许多非洲工人在工作。淘金车间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洗金。矿石已磨成细沙,然后放在一块剧烈震动着的向一面倾斜的薄铁板上,用水冲洗,因为金子重,便都沉淀到倾斜的一面,并从铁板上流到一只铁桶里去。水在冲洗着。洗啊,洗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黄金从这里洗出来呵!洗出来之后,把它熔铸成七百五十盎斯重的金锭。
加纳的金矿基本上由八家英国公司在开采。今年1月23日混合矿区公司主席朋斯宣布:塔姆索、埃弗恩达和曼特莱姆三个矿区将停止一切发展业务,以便“集中开采有用的金矿”。这家英国公司的主席带着威胁的口吻说,这样将有一千多名非洲工人失业。24日他借口“公司缺乏足够资金”,通知公司的股份持有者说,这三个矿区的所有生产设备都要搬走,那里将遭到水淹。很显然,这是一种破坏加纳经济的严重行为。这一破坏行为不仅使加纳成千工人失业,而且将使加纳人民失去尚未开采的矿藏资源。因此遭到了加纳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加纳政府公布了一个法案,规定外国矿主未经特许,不得“削弱坑道工程或拆除任何安全柱”;“造成或听任地下工作场所被水淹”。
绿色的金子
可可——绿色的金子,这不是加纳所固有的,但在加纳经济中却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可可全年的出口值占加纳出口总值的60%以上;全加纳约一半人口依靠可可为生。
这绿色的乔木,今天遍及加纳的中部、南部、西部和东部。在大约十六万平方公里的肥土上,加纳农民种植了四亿多株可可树。每年收成两次:一次小收在4月至6月之间;一次大收在10月前后。可可的果实像佛手果一样,不过它不是金黄色的,而是绿色的;每个果实内有二十到五十颗颗粒很大的可可豆。可可豆富有营养,含有淀粉、脂肪、蛋白质和咖啡因等养分,味芳香,是可口的饮料。加纳每年出产的可可都运往欧美。人们如果在加纳的市场上看到来自伦敦的可可粉,请不要以为这是英国的可可啊。这是加纳的可可。自从在加纳种植可可以来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英国殖民者拼命从加纳攫取可可,把可可出口的成亿英镑存入伦敦银行。他们就是不在加纳开办可可工厂。据加纳朋友们说,第二次大战期间,由于殖民者的需要,曾经在离阿克拉数十公里的萨温地方出现过一家可可油脂工厂。而一当大战结束,不到三个月,这家工厂便关门大吉了。因此,直到现在,加纳只能向欧美的可可工业提供原料,而不能制造可可产品。
尽管加纳人民的劳动成果在外国殖民统治时期被劫夺一空,但加纳人民对于自己种植的可可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六十多年来,加纳的农民为了可可的栽培和生长,不知付出了多少劳动和心血!相传在1897年,有一名叫铁铁·奎西的加纳铁匠从靠近尼日利亚的一块葡萄牙殖民地斐南多波小岛上带来了一口袋可可荚,于是在铁铁·奎西的家乡,阿克拉附近的孟波村就出现了第一株可可树。我们曾到孟波村去参观了这第一棵加纳的可可树。这棵树已经显出很衰老的样子了,可是今天它的后代已经遍布加纳的中南部。加纳政府为了纪念铁铁·奎西的功绩,由可可局拨资在孟波村兴建了一所有一百个床位的医院。这所医院是两年前动工兴建的,预计今年即可建成。
从大灾害到大丰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加纳的可可树曾普遍发生芽肿病的虫害。一种叫水蜡虫的病虫腐蚀着可可树的生命。加纳可可有全部被毁的危险。为了消灭虫害,当时曾砍掉和烧毁全部病树。但是天灾加上英国垄断资本的残酷剥削,加纳的可可生产一蹶不振,年产量从来都未超过三十万吨。1957年,加纳独立了。加纳政府采取措施,认真防治病虫害,推广可可良种,这两年产量大增。1959—1960年度可可产量达到了三十二万吨;而1960—1961年度,又遇上了好气候,获得了特大丰收,产量达到了四十一万吨。
可可大丰收,对加纳来说自然是件喜事。可是,丰收却引起了新的问题。加纳独立后,可可的收购权已经从殖民者手里收回来了,但国际市场价格却操在帝国主义者手里。英国的殖民统治造成了加纳的单一作物经济,因此,可可的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直接威胁着加纳的生命线。
在加纳访问的这些日子里,我听到加纳人纷纷在议论着可可问题。1953—1954年,可可每吨价曾达到五百英镑,1958年下降到三百一十六英镑,而当我们在加纳的时候,猛跌到一百六十英镑以下了。人们在担忧着。
当时在阿克拉的雷公山上,正召开着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所谓“可可会议”。但加纳人民对此并不感到兴趣。《加纳时报》的社论这样写道:如果人们期望这些会议参加者会同意固定世界市场的可可价格,这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
“存在于西方的经济制度是一种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水和火是不会相容的,我们不会忘记:廉价买进和高价卖出,就是帝国主义的铁的法则!”
加纳农业部长科佐·博齐约在接见我们时说道:“可可价格在继续下降,我们非常担忧。当然,我们必须考虑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要使我们的农产品不仅为了出口,而且为了加纳民族工业本身的需要。”
事实上在独立以后,加纳政府和人民在把殖民主义统治遗留下来的单一作物经济变成多种作物经济方面,已获得了成就,加纳的家禽、蔬菜、大米、橡胶、烟草、香蕉和咖啡等生产这几年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建设中的加纳
加纳是个天府之国。她有二十三万七千多平方公里肥沃的国土和近七百万勤劳智慧的人民。加纳的黄金在非洲仅次于南非,占世界第五位;可可占全世界产量三分之一以上;金刚石开采占世界第三位,锰矿占非洲的第二位。此外还有巨量的铁矾土。加纳中部还有茂密的森林。伏尔泰河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加纳北部产小麦、玉米和牲畜。加纳的土地远远还没有开垦。从阿克拉走向内地,公路两旁尽是一人多高的翠绿的野草,一望无际。多么辽阔的原野啊!现在加纳独立了,就有了发展民族经济的广阔园地。恩克鲁玛总统在独立前夕曾经指出过,“应当认识到,加纳独立的物质基础是存在的。我们可以自立。”
加纳正在建设中。在首都阿克拉,独立后一座又一座的新的建筑物建立起来了。这里是工会大厦和农民协会大厦;那里是加纳银行和“大使旅馆”。雷公山上的加纳大学正在扩建。最近加纳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主席博齐约提到要改革加纳大学的教育制度。他说:加纳高等学校“决不能受远在几千英里以外、根本不能了解非洲需要的机构的任何控制。”
在加纳,我们参观了一些加纳新办的企业。第一批加纳自己的轻工业企业建立了起来,例如火柴厂、自来水厂、火力发电厂、酿酒厂、水泥厂、洋钉厂等等。我们在洋钉厂和酿酒厂看到了加纳自己加工制造的美酒和洋钉。
从1959年7月起,加纳执行着独立以后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计划规定要建立六百个企业单位。加纳政府还计划利用伏尔泰河的水力资源准备修建水电站,并在拥有大量铁矾土的基地上兴建一座炼铝厂。在阿克拉向东不远的地方,天马新港的建设工程快要竣工了。这个港口的码头可以同时停泊十艘以上万吨轮船。当我们参观时,一艘英国轮船正在装运可可;另一艘外国轮船正在卸下进口的水泥。加纳政府已经宣布,新港建成后将成为非洲国家的自由港。
加纳,你是黄金的国度,你的人民本不应该受穷。今天,你已获得了独立,加纳啊,愿你的明天像黄金般的灿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