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既抓扩种晚秋又抓秋田管理 苏州专区超产队减产队各争多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0
第2版()
专栏:

既抓扩种晚秋又抓秋田管理
苏州专区超产队减产队各争多收
据新华社讯 每年向国家提供十多亿斤商品粮食的江苏省苏州专区,广大农民积极开展秋熟作物超包产运动。目前,全区的早稻已经全部登场,中稻正在抽穗扬花,晚稻正在拔节比高、孕穗,苗势旺盛。
今年夏收以后,苏州专区所有超过三包产量的生产队,都得到了奖励粮和现金,因努力不够没有完成三包产量的生产队都赔了产;劳动多的社员分得了比较多的粮款,劳动少的社员得到的粮款比较少。夏收分配以后,进一步促进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超产队和劳动多的社员,决心要在秋收中得到更多的超产;欠产队和劳动比较少的社员,也决心力争秋季超产补欠产,完成或超过全年的包产任务。江阴申港公社第四大队的十一个生产队,在完成原订秋种计划以后,社员们又积极地铲田岸,开荒田,种隙地,扩大了水稻和杂粮种植面积二十九亩。中共苏州地委向全区推广了这个生产大队的经验。许多公社和生产队还划分了大队、生产队、社员的经营范围,进一步发挥了大集体、小集体和社员扩大秋熟作物面积的积极性。先后不到一个月,全区开垦荒地,利用隙地,压缩非农业用地九万多亩,全部种上了水稻和杂粮。各地又利用早秋作物的茬地,种植了胡萝卜、荞麦、绿豆等晚秋作物九万多亩。
全专区的农民,为提高秋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也进行了精心而艰巨的劳动。今年在中稻和晚稻需水量最大的活棵发棵的三十多天期间,全区平均降雨量只有三十三毫米,比干旱严重的1953年还少85%。有些县第一代螟蛾也比去年增加。抗旱、除草、灭虫和积肥,成了全专区农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关键。
农民们利用本区北靠长江南依太湖,河道纵横的有利条件,开动了四千多台机电排灌机械。同时利用风力、牛力和人力,日夜车水灌溉。因此,今年虽然发生了解放后少见的旱情,但是脱水面积却比雨量较多的去年大大减少。社员们积肥劲头也很大。每天清早,成群的社员乘着木船,在小河、湖泊捞水草,为水稻沤制追肥。社员们还突击铲猪圈,清鸡窝,挖粪坑,给水稻“加油”。到8月初,全区所有中稻和大部分晚稻都追加了一次肥料。社员们对于除草灭虫工作,也抓得很紧。他们在翻耕稻田时就下田拾草根,在插秧结束后,就动手除草芽。因此,今年的草荒面积比去年减少了80%以上。但是,也有极少数的生产队由于劳力不足和安排不当,一部分稻田发生了草荒。部分地区的稻田也因虫害出现了少数枯心苗。现在全区社员,正积极扑灭第三代化螟虫。(附图片)
广东省博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收完早稻的同时,紧接着抢插晚稻。这是第二生产队工作人员正在抢插晚稻 邓松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