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太平天国资料的发掘、编纂与出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0
第5版()
专栏:

太平天国资料的发掘、编纂与出版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长 罗尔纲
1951年8月,南京市成立了一个南京市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史料编纂委员会,进行编纂太平天国文献和资料的工作。编纂的对象,最初打算以南京市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展览会陈列的文献和资料为限。后来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大批重要资料,同时又了解到在南京图书馆颐和路书库里,还有不少有关太平天国的资料,因此,在1953年6月,提出了扩大发掘太平天国文献和资料的计划。1956年10月,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成立。从此以后,编纂委员会撤销了,改由纪念馆设立一个编纂组继续工作。1961年1月,太平天国纪念馆改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这一个工作,又由博物馆继续负责。
十年以来,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我们共发掘出太平天国资料一千二百万字。这一千二百万字是怎样得来的呢?计有三条途径:一、向全国各地广泛征集;二、到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搜访;三、在南京图书馆颐和路和龙蟠里两个书库和前苏南区文物保管委员会书库发掘,而以第三条途径为主要来源。现在单说在南京图书馆颐和路书库做发掘太平天国资料工作的一些经验。
南京图书馆颐和路书库藏书共有七十多万册。我们工作的方法是按库、按架、按排的次序,除经部之外,所有清朝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后的史部、子部、集部、丛书、杂志、报纸、函牍、档案等,都一册一册地、一页一页地去翻阅,凡看见有关太平天国的资料,就登记在簿子上,把它的库数、架数、排数、书名、著者、出版处、年代和册数等记录下来,其中有特别重要的资料,并作一简略提要。这样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摸底工作,计搜集的有关太平天国资料的刻本、稿本和钞本九百二十五种,方志七百三十种,合共一千六百五十五种,一万五千二百七十四册。在九百二十五种刻本、稿本和钞本中,除时人编著七种、翻译英国人著作三种、日本人著作五种之外,都是清朝统治者和地主阶级方面的记载。其中搜集最多的是诗文集,计刻本四百九十四种,稿本及钞本二十二种,共五百十六种。野史笔记刻本一百七十七种,稿本及钞本十八种,共一百九十五种。这说明了广大的诗文集里面都保存着有关太平天国的资料。而野史笔记乃是太平天国资料的一个主要方面。在这九百多种的资料里面,就有不少以前没有见到的材料,还有一些未刊印的原稿本和钞本或已刊的重要著作的底稿本。
过去,到图书馆去搜寻太平天国资料的工作者都是根据目录上所列那些抗拒太平天国的重要汉奸如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文书,以及一些地主阶级记载太平天国史事标题有“粤匪”、“粤寇”之类的文书去找的。因此,那一些在清朝统治阶级里面没有显赫之名,或文书上没有标明“粤匪”、“粤寇”等类的字眼的,就不会引起搜寻者的注意,而被埋没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了。这次我们到南京图书馆颐和路书库中去发掘太平天国资料,改用摸底的方法,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计此次在书库中搜集出来有关太平天国的资料十分之七以上都是没有什么声名的人的著作,而这些人的著作,却往往比曾、胡、左、李那班大汉奸的文书保存有更多的真确的和重要的材料。
我们试举出那一件证实太平天国结婚证书发现的大事来做说明。1954年1月,浙江绍兴发现两张太平天国“合挥”。合挥分为一式两份,合挥两字在中央,上盖龙凤图记。合挥上登记一男一女的姓名、年岁和籍贯,男的还记他的职位,有一张记明他参加革命的年代和地方,在女的姓名上还有“配妻”二字。这两张合挥发现之后,大家交换意见,都认为这可能是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但是,过去还不曾发现过任何有关太平天国合挥的记载,在中国的史籍中,也从来没有见到把结婚证书叫做合挥的事。因此,在没有记载证明以前,只好存疑以待证。这时候,我们正在南京图书馆进行太平天国资料摸底工作,希望能够找到记载来证实它。摸到这年9月中旬果然给我们找到了!这条记载,是在陈庆甲《补愚诗存》这一部书里面的一篇《金陵纪事诗》上的。陈庆甲江苏嘉定人,他在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4月被俘到天京来,住在天王府附近,到第二年8月逃出,将他的见闻写成这篇《金陵纪事诗》,其中就有一首专记太平天国的结婚制度说:
莫道桑间旧染渐,烟花禁令却森严。
寻常婚娶浑闲事,要向官家索票签。他在诗后对诗中所咏的事加以说明道:
男女配合须由本队主禀明婚娶官,给龙凤合挥方准。犯奸者谓之犯天条,与吸烟者皆立斩。这就证实了绍兴发现的两张合挥确是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由于这两张合挥的发现与得到证实,证明太平天国结婚制度的严肃,扫除了地主阶级记载对太平天国男女关系的种种诬蔑。
我们这一次所搜集得到的有关太平天国资料,除方志及时人编著七种之外,所有刻本、稿本和钞本,从著者地区统计看起来,以江苏省著者最多,共二百八十三人,浙江省著者第二,共一百三十四人,湖南省著者第三,共九十七人,安徽省著者第四,共八十二人。南京图书馆设立在南京,故收藏的书籍以江苏、浙江、安徽的著者为最多。至于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这一系对抗太平天国的最主要的反动派都是湘军,而自从曾国藩做两江总督,他的兄弟曾国荃也做两江总督,后来刘坤一又做两江总督,差不多直到清末,南京就成为曾国藩一系湘军反动派活动的地区,所以他们的著作保存在南京图书馆的也就特别的多。至于那些有关太平天国北伐军在北方作战的记载,我们在这一次南京图书馆进行摸底工作中却极少得到。所以我们要到图书馆进行太平天国资料的摸底工作,就不能专以一两个大图书馆为限,而必须组织各方面的人力,向各有关地区的图书馆分头进行,才能够彻底完成搜集的工作。
不仅如此,我们要了解,在前代,一些无名氏的著作流传很少,过去图书馆是不易收藏得到的。例如1953年秋天我们在扬州所搜访得的稿本、钞本和诗文集,在这次南京图书馆的摸底工作中,我们也没有得到。扬州就在南京附近,南京图书馆是中国东南大图书馆,却收藏不到扬州那些无名氏有关太平天国史的重要的资料,这又说明了有许多地方资料,必须到当地去搜访,只到图书馆去进行发掘工作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
资料发掘出来了,就要进行编纂。在编纂之前,首先要选择。我们选择资料有三个原则:一、内容反映太平天国的真实情况为他种记载所未见,或较他种记载为详细的;二、内容所反映的太平天国真实情况虽同见于他种记载,但可以互相补充,互相证明,使历史事实更加显著,更加丰富的;三、暴露出清朝统治者的暴虐无道、腐朽无能、抗拒革命的勾当伎俩以及无耻地勾结外国侵略者共同镇压革命的经过等等事实的。这三个选择原则,一方面是具有重点的,同时也是包罗很广的。我们根据了这三个原则,从一千二百万字的资料中,选择出了八百万字。
经过考虑,我们采用了地区编纂方法。以太平天国革命发展先后为次序,计编成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直隶、山西、山东、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等十八个地区资料。其中属于全国性的资料则编为总类,总类系用文体分类编纂,计分为专著、资料汇编、记事上、记事下、奏稿、书牍、自述、日记、诗歌九部分。这几卷总类,列在各省区的前面,合起来编成了一部巨大的《太平天国资料丛编》,预备付印,以供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工作者的应用。那些没有选入丛编的四百万字,虽然不合我们那三条选择原则,却还是有它的参考作用的,因此,我们又用文体分类的编纂方法把它编成为一部《太平天国参考资料》,收藏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以供内部参考。
《太平天国资料丛编》是1960年6月编成的。由于《丛编》篇幅浩大,印刷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为着使其中那些未刊的和少见的重要资料可以赶快提供研究工作者应用起见,经过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与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协商,决定从《丛编》中另编一部《简辑》,先行付印。
《简辑》共一百四十万字,用文体分类编纂方法编纂,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专著,共收《粤寇起事记实》等九种;第二部分记事上,共收《粤逆纪略》等十一种、《论粤西贼情兵事始末》等九篇;第三部分记事下,这一部分记事都是属于自叙性质或与自叙性质相近的记事,与上面记事上专记事迹的颇有不同,共收《从军日记》等十三种、《癸丑会试纪行》一篇;第四部分时闻,共收《粤匪杂录》等三种;第五部分文书,共收《僧格林沁奏稿》等五种、《致周二南书》等七篇;第六部分诗歌,共收《山中草》等五种、《兵民谣》等十四篇。在这一部《简辑》里面,包括一些未刊的稿本、钞本,少见的刻本,或者是孤本,以及从刻本上选辑出的重要文件。
先谈稿本,其中有萧盛远《粤匪纪略》,这是一部原稿本。萧盛远是清朝钦差大臣江南大营统帅和春的机要幕僚,他在书中最详尽地暴露了庚申十年春江南大营被太平天国打垮的经过。这是太平天国革命史中一个重大的战役,而萧盛远这一部原稿,便是研究这一个战役的最重要的资料。有沈梓《避寇日记》,这也是一部原稿。沈梓浙江嘉兴人,他这部日记,记载太平天国时代当地的见闻。如记当时上海商船雇外国侵略者在船上做保镳,依靠外国侵略者的势力可以不纳税,但是,到了太平天国关下,就不许他们横行。如记太平天国的治迹说:
“余生三十年,目不见睹,独有此时,窃思长毛号令,清时地方官所不逮也”。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记载。有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这是一部誊清的稿本。赵烈文是曾国藩的机要幕客,攻陷天京时并为曾国荃的机要幕客。书中所记曾国藩与清皇朝的矛盾,及天京失陷时清军杀人放火和与忠王谈话事,很有史料的价值。
在钞本里面,有张曜孙《楚寇纪略》,这是一部暴露清朝统治者内幕的重要记载。张曜孙是清朝汉阳同知,他与反革命大头子曾国藩、胡林翼都有关系。书中记清咸丰二年冬太平军进攻岳州、武昌前,他向清朝湖北巡抚常大淳献守岳州、武昌策,常大淳没有全部采纳他的建议。记清朝湖广总督吴文熔不听他的劝告,以致在黄州堵城全军覆灭。又记清咸丰四年冬,清军由曾国藩统南路,湖广总督杨霈统北路,合攻九江,结果两路都复败。他指出曾国藩之败在骄,杨霈之败在不听他的劝告,致兵分力单。因此,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揭发清朝高级官僚们的刚愎、骄傲,从而揭露了清朝统治者惨败的某些真象。如周振钧《分事杂记》是一部以幕客身份参加抗拒太平天国的反革命分子的记事。在这一部反动的记载中,也反映出一些真实的事,如记清咸丰三年七月,太平天国解放江西饶州府,景德镇陶器手工业工人都参加革命。记清咸丰四年太平天国在徽州境,“督修河堤,以卫民田,故民不乏食。”又有龚又村《自怡日记》、佚名《庚申避难日记》,记有江苏常熟一带详细的土地关系。赵烈文《上海会防局资料及其它》乃是一部外国侵略者与清朝统治者共同抗拒太平天国罪行的记录。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钞本。
在少见的刻本或者是孤本方面,有半窝居士《粤寇起事记实》记金田起义前后广西事,朱用孚《摩盾余谈》记凌十八在广东信宜起义、记陈开在广东佛山起义事,储枝芙《皖樵纪实》记太平天国在安徽潜山县的种种设施,特别是从征收粮赋制度上反映出太平天国没有实现《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田制度,都是很重要的记载。
在从刻本上选辑出来的重要文件方面,有王拯《复前教授唐先生书》。王拯是到广西抗拒太平天国起义的清朝钦差大臣赛尚阿的机要幕僚,这一封写给私人的长达六千三百四十二字的密信,暴露了清军在广西、湖南失败的内幕,也记载了这一个时期太平天国兴起的情况,是一篇重要的研究太平天国兴起历史的文件。如有曹蓝田《与邓太守书》、《拒诸亲友劝输粟书》叙述太平天国于甲寅四年八月十七日(即清咸丰四年八月初一日)在安徽铜陵县开始照旧征收粮赋,说明了太平天国在建都天京后一年多就不得不准许地主暂时“照旧交粮纳税”,可见太平天国准许地主暂时收租这一个政策,并不是到后期才如此,更不是后期江、浙地区的一些个别的现象。又如冯桂芬《沪城会防记》、《上海守城记》、《上海纪事》,陈锦《松沪从戌纪略》等篇,叙述清朝统治者、官僚地主与外国侵略者互相勾结抗拒太平天国向上海进军的事。这些都是从刻本辑录出来的十分重要的资料。
以上是对这部简辑里面的资料,随手举出来说说的。我们认为,只要掌握正确观点,好好利用这一部资料,就可以丰富太平天国历史的内容,或者是解决一些太平天国史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预料,这一部简辑的出版会对今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