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手套·鞋子·拉链——沈阳百货公司帮助生产单位提高产品质量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1
第2版()
专栏:辽宁通讯

手套·鞋子·拉链
——沈阳百货公司帮助生产单位提高产品质量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于丽清 李振铎 王殿学
一些消费者到商店来,常常提出提高日用品质量方面的意见和要求。沈阳市百货公司利用本身既联系消费者又联系生产单位的方便条件,积极帮助日用品生产单位提高质量。下面记叙的,就是这家百货商店帮助轻工业工厂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些事迹。
线手套更结实了
沈阳市百货公司针织科的几个驻厂员,听到劳动保护用品商店的营业员们反映:许多厂矿职工,对白色线手套的质量有些意见。他们几个人一商量,决定顺着这个线索到消费者中间作深入调查,摸一摸手套的毛病到底出在什么地方,究竟怎样改进才能满足职工的需要?驻厂员钱洪根,从劳动保护用品批发商店了解到,沈阳电缆厂和沈阳冶炼厂等单位用线手套的数量最多,便骑上自行车来到沈阳电缆厂。在座谈会上,一个工人拿着戴破了的手套说:“你看,就是这三个手指头,大拇指、食指、中指最先坏。”钱洪根接过手套一看,果然不错。他又看了看其他几个人的手套,也都是这些地方先坏了。钱洪根好奇地问:“为什么都先坏这三个手指头?是不是就用这三个手指头干活?”一个工人一边做出干活的姿势,一边笑着说:“不,我们是这样,用全手的力量工作,不过无论干什么活,一般都是这三个手指出力大,所以这三个指头往往就先坏。”
针织科质量研究小组的几个人听了钱洪根的汇报,研究了改进的办法。钱洪根说:“既然是这三个指头先坏,我看可以把不坏的地方的纱股数减少,可以节约一些纱。”科长李指声想了想说:“把不坏地方的纱股数减少,是能够节约棉纱,可是这三个指头好坏的问题还解决不了,在这方面还得想办法。”沉默了一会儿之后,针织工人出身的驻厂员齐长贵站起来说:“袜子有批子线的和格线的,穿起来谁都知道格线的比批子线的耐穿,我看手套要是改成格线的也能比批子线的结实。”最后,质量研究小组的人一致同意把钱洪根、齐长贵两人的意见加在一起,向沈阳市五一针织厂提出建议。
在试制的过程中,五一针织厂的老工人马俊文,还研究出来紧码的办法,解决了无名指和小拇指、手掌等部位由于股纱数减少,织出来的手套松懈的缺点。最后试制成功的合股线手套,送到沈阳市和平电线厂试用,果然耐磨了。以后,他们还用同样的纱,织出同样规格的批子线和格线两种手套,送到沈阳市绒织厂用科学仪器进行破坏性实验,结果批子线的耐磨次数为七百次,格线的竟磨到二千一百次;而且每打手套的用纱量,也由过去的九两四降低到七两七。
关于鞋子的比赛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沈阳市百货公司的鞋帽科、百货科和针织科等组织进货的单位,各自联系几十个工厂。生产同样产品的工厂,一般都是几个到十几个,做各种布鞋的工厂有四十多个。鞋帽科驻厂员高连升的办公桌上,摆着几十双各种各样的布鞋。高连升为了弄清布鞋的质量好坏,特意从他联系的十六个公社鞋厂找来这些样品。在对比之下,浜河制鞋厂的鞋样最好,再翻过来看看鞋底,针脚密而均匀,横竖成行,很结实。再看看小西制鞋厂的鞋,虽然样子不如“浜河”的好,可是用手扭一扭鞋底,试试鞋底的筋骨,跟“浜河”的差不多。最差的是三洞桥公社杂品再生厂制鞋车间的鞋,样子不好看,也不结实。
高连升带着“三洞桥”的鞋去找科长。“李科长,你看看,像‘三洞桥’做的这种鞋,咱们要是再收购的话,那简直是让他们浪费材料!”科长李兴澄接过鞋来看看,告诉高连升:“三洞桥”做的鞋质量不好,固然应该由工厂负责,不过商业部门也有责任帮助“三洞桥”赶上“小西”。
第二天一早,小高就赶到“三洞桥”,见到了车间主任和指导做布鞋的老师傅。“大家看看,‘小西’鞋的质量怎样?”高连升说着打开背包,拿出鞋摆在桌子上。毕世荣老师傅一手抓起一只,一边看一边不住点头称赞。他对高连升说:“没有高山,显不出洼地,原来我们自己还以为不错呢,穿鞋的人也没有找上门来,这么一比可就看出问题来了。”高连升进一步试探着问:“那咱们该怎么办好啊?”“既然有了样子,人家的好咱们学呗!”在场的人都表示了这个要求。“那好,回去我就给你们联系,明天你们就到‘小西’去看看。”高连升临走的时候,刚要把带来的鞋装进背包,毕师傅一把抢过去说:“留给我们做个样子吧。”
“三洞桥”做鞋的工人学习了“小西”的经验以后,现在鞋的质量,已经接近“小西”的水平。自制第一条拉链带
别看是一条小小的拉链带,可它一直是沈阳的缺门产品。过去都由上海、天津等地供应拉链带,然后由沈阳市拉链厂镶铝牙子,加工成拉链。这一缺门产品,最近已经由沈阳市东风织带厂试制成功。我们访问了这个工厂。工厂的生产供销股长鞠德元介绍说:“要不是沈阳市百货公司驻厂员老李帮助我们解决质量上的关键问题,恐怕到现在还生产不出拉链带来。”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
今年3月间,东风织带厂职工,试制出来第一批拉链带,驻厂员李庆维很兴奋,带着这批拉链带到沈阳市拉链厂请他们镶铝牙子。装好几副拉链,来回一拉,铝牙子竟掉下来了。李庆维不由得心情沉重起来。为了弄清镶不住铝牙子的原因,李庆维特意找来两段上海出产的拉链带,对照着琢磨。当他把镶铝牙子的带梭解剖开,取出梭里的填充物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上海拉链带的梭里,填充的是一条又细、又硬的圆绳;东风厂用的却是一绺线,梭发软,镶不住牙子。这个道理很简单,东风厂职工也能知道,为什么不用绳,而用线呢?这使他想起东风厂现有的设备不能编织圆绳。李庆维想到这里,马上赶到东风厂,找到鞠德元一问,他们也找到这个原因,正在为不能生产圆绳而发愁。
李庆维联系的大东编织厂,是编织鞋带、卷绳的,有条件生产这种圆绳。于是他一直赶到大东厂。当时,大东编织厂的生产任务也安排得很紧。为帮助东风厂,他们还是想办法挤出机器来,专门生产这种圆绳。三天之后,东风厂职工用大东厂生产的圆绳,织出第一批质量合格的拉链带,又送到沈阳市拉链厂去镶牙子。拉链厂工人反映:这回织的拉链带同上海的产品差不多了。现在,“东风”和“大东”签订了长期的协作合同。沈阳市自产的拉链就要源源上市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