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不常见面的“服务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2
第3版()
专栏:北京通讯

不常见面的“服务员”
本报记者 周定舫
人们谈论“服务员”,总会很自然地想起商店里的售货员、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或是理发店内的理发员,等等。因为他们经常和顾客面对面地工作,一举一动很容易被人们亲切地看到感到。但是,还有许许多多不常见面的“服务员”,在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这里,让我们介绍北京邮电部门的几个故事。
帮助亲人团聚
轻工业部干部黄天佑的三岁小儿子,突然丢失了。他家五口人焦急地跑遍了附近的居民区,足足找了五个小时,连影子也没有找到。他们又赶到当地的白纸坊派出所,回答也是没有。这时,有个邻居向黄天佑建议,向北京电话局“○五”台求援。
“○五”台值班话务员张绍绪听到这个消息,在电话中让黄天佑安心在家里等着,答应想办法帮助寻找。他立刻拨动字盘,接连向附近四个派出所询问,答复都是寻找了几个小时,还没有音讯。张绍绪搁下话筒,翻阅附近公共场所和交通警的电话号码,向他们打听,同样没有消息。忽然张绍绪接到德胜门公共汽车站一个电话,说他们站里有一个小孩在哭闹,不知是谁家的小孩。张绍绪当时就和他们对证小孩的年龄、姓名、特征和衣服,发现正是黄天佑的儿子。他马上在电话里,高兴地告诉黄天佑,请他到德胜门车站去认领。
当黄天佑愉快地抱着儿子回家时,才弄清他的儿子丢失在这样远的地方的真相:原来他的儿子十分爱乘坐公共汽车,这天上午家里人不注意,他就自己爬上公共汽车,从起点站一直坐到终点站。
“○五”服务台的话务员们,从去年1月到现在,在全市公安、交通、服务等部门的协助下,已经使五千五百多个丢失的幼孩很快地和亲人团聚。
十秒钟内查询一次
当你拨北京电话局“○四”台询问电话号码时,你很难想到话务员们为了减少你的等候时间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在查号能手、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赵丛桂的工作台前,表示用户询问的灯光一个接一个地闪亮着。她以平均不到十秒钟的速度,准确地把电话号码告诉每一个用户。
赵丛桂为了加快答复速度,曾经花了不少苦功。在业余时间,她常常拿着一本满记电话号码的小本子,专心地背诵着。现在,她已经能顺口背出两千五百多个常用电话号码。因此,她平均每答复十个电话号码,就有七八个不用翻簿子。对一些比较复杂难记的电话号码,她自己编制了二十多本电话速查表,放在工作台上随手翻查。她还熟记了北京的许多大街小巷,能够很快地告诉你哪一个公用电话传呼哪条胡同。在这个基础上,她创造了一套脑、嘴、手并用的交叉工作法,在答复第一个用户所要查的号码时,脑子在记第二个用户所要查的号码;在答复第二个用户之前,手里又在查第三个用户询问的号码。
查询电话号码,虽然只是简单地一问一答,赵丛桂也很注意方便用户。例如,听对方是小孩或不常打电话的人,她就报得慢些或多报几遍,使对方完全听懂为止;遇到用户说话的口音是上海音调,她就按照上海习惯,一气直报五个号数。有一天深夜,一个外地来的老太太,从永定门火车站打电话询问赵丛桂:她的儿子在部队里工作,现在想要他到车站来接她。但是她只知道部队番号,不知能不能找到电话号码?赵丛桂根据这个线索,拨电话请求军委总机帮助寻找,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找到这位军人,使他们母子很快地见了面。
居民的“总机”
郭公庄公用电话服务站的服务员刘美英,接到积水潭医院一个紧急电话:希望能够马上通知住在李家村九十四号的赵国华,请她赶快到医院来。因为她的女儿患肾下垂需要动手术。刘美英搁下电话,就三步并做两步地奔到赵家。赵国华不在,邻居说她隔一会回来。刘美英就写了一张纸条,托邻居转交给赵国华。
刘美英在回服务站的路上,越想越不妥当,万一邻居稍为疏忽一下,岂不误了大事。她想到这里,又折回李家村,向邻居问清楚赵国华的工作地点,赶到那里,亲自把事情告诉了赵国华。
郭公庄公用电话服务站的服务员们,不论风霜雨雪,日夜辛勤地为居民传话。不久以前,天坛医院给她们写了一封表扬信,感谢她们不嫌麻烦,帮助医院做好找病人家属、报告病情和接病人出院等工作。而居民们,则亲热地称呼它为居民的“总机”。
“电话大夫”
中国评剧院传达室的一部电话,有一段时间常常讲话讲到一半就断线。
他们把这个情况告诉给北京电话六分局的障碍台。障碍台的测量员立刻用自动测试机检查了电话机和线路,又检查了机房的线路,都很正常。接着,测量员就拨动字盘,和中国评剧院传达室通话。一连通几次都没有发生中断。他们就认为过去可能是偶然的断线事故。
几天以后,测量员又接到中国评剧院的电话,说这部电话还是常常断线。测量员和查修工商量以后,决定采取“蹲点”的方法,彻底解决这个疑难“病症”。
查修工到了评剧院传达室,就守在电话机旁边。测量员在障碍台内经常拨电话和他通话,一连接了十三次,都没有断线。到第十四次,突然断了。测量员和查修工立刻把两个话筒各自放在桌上,从电话机开始检查,一直跟踪追迹查到机房,还是没有查到断线原因。根据他们多年的修理经验,分析可能是焊接线头的地方有毛病。于是,又在一个碗口大的面积内,耐心地逐个检查焊接在上面的三百个电话线头。最后,终于发现有一个线头已经松动。这时,他们轻轻地透了口气。查修工拿起电烙铁把线头重新焊牢,治好了这部电话的断线毛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