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满天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2
第3版()
专栏:浙江通讯

“满天飞”
·丁于·
在温州市,人们一听到“当啷……当啷……”的响板声,就会欣喜地说:“满天飞来了!”“天破补来了!”
“满天飞”、“天破补”,是温州人对温州市五金修配合作社流动服务担的赞语。说他们“满天飞”,是因为这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采用了手工业的传统经营方式,组织了三十六副流动担串街走巷,上门服务;在大街闹市还有八个固定的修理摊,两个门市部,使消费者能就近修理破脸盆、铜茶壶之类。
三十六副修理担流动在大街小巷,只要顾客一招呼,他们应声而来,屋檐下、大门口成了他们的工场,铺开工具,呼拉呼拉地拉起风箱,就动手补锅修罐。修补好了,顾客当面验收,中意的拿去,不中意的返工,有漏再焊锡,不灵加点油,花不了多少钱,等不了多少时间,就使一些破损的东西改变了面貌。
那固定的八个摊子,有爷儿俩在一起的,有夫妻俩在一起的,有兄弟俩在一起的,也有师徒俩在一起的。他们既是工人,又是营业员。有时候,师傅外出干活,徒弟就留着接待顾客,不使顾客上门找不到人。职工们最喜欢这种摊子,他们上工时,把需要修理的东西带去,下了工就可以把东西带回家,相当方便。
有些单位或居民的门锁、橱锁坏了,或是拆不下,或是拿不动,可以挂个电话到五金修配合作社,社里会派人上门服务。有一次,打锣桥门市部工人周锦云端起饭碗正要吃午饭,有一个中年妇女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说是钥匙锁到房间里去了,而又急着要打开房门取东西,请门市部派人去配钥匙。周锦云立即带了工具,跟她到家里,给她开了锁。这个妇女很赞赏这种优良的服务态度,隔了一天,还特地到门市部来道谢。
温州五金修配社为了把方便带给群众,在修补业务上下了一番功夫。他们说,凡是和“金”字有关的用具,群众需要修补的,都要想办法给他们修好。补铁锅,为了补得牢,他们研究了原来的冶铜补锅方法,认为过去放在煤球炉上烧的补法,会影响铁锅的使用寿命,于是就改用铁板上下两层铆紧的办法,效果比过去好。汽车驾驶员蔡宝荣不小心把汽车发动机的钥匙失落了。他找到了在五马街设摊修理的五金合作社社员何干珍。何干珍听了皱了皱眉头。因为这种锁构造精密,不容易配,何况连样子都没有呢。但是顾客急需,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他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钥匙配好了。就这样,五金修理合作社“天破补”的名声就被人叫出去了。
这个五金修配合作社连同正副主任和会计,一共只有五十九个人。不多的人力,为什么能担负这么多的地区、这样多的服务项目呢?主要是他们发扬了手工业的传统经营方式,根据手工业的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巧布网点,安于小,精于小,勤俭办社。打锣桥是全社规模最大的一个门市部,也不过三间店面,而且工场就设在柜台旁边。全社唯一坐办公桌的只有会计一个人,正副主任除了参加必要的会议以外,既当业务接洽员,又做修理匠。走街串巷的三十六副担子,每担都有“三挂”:挂社名担号,挂修配价格牌,挂意见簿。这些,为的是便利顾客寻找,便于群众监督,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有的顾客带材料来修东西,愿意把多余的铁皮铜角让给他们,他们就少收一些工钱,以工换料。采取这样的经营方式,开支省,工效高,服务多样,原料容易解决,既便利了顾客,又使修配社发展了业务,增加了社员的收入。
(原载《浙江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