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设置手册登记社员健康情况 制定图表肩挑药品巡回出诊 武兴义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医疗作风 群众赞扬道:看病亲自上门,买药不用出村,既不耽误生产,又不耽搁病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2
第4版()
专栏:

设置手册登记社员健康情况 制定图表肩挑药品巡回出诊
武兴义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医疗作风
群众赞扬道:看病亲自上门,买药不用出村,既不耽误生产,又不耽搁病人
新华社太原21日电 “看病亲自上门,买药不用出村,既不耽误生产,又不耽搁病人。”这是山西省襄垣县?亭公社的社员对西底保健站医生武兴义的赞语。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医疗作风,是武兴义获得群众的信任和爱戴的根本原因。
转业军人武兴义从1955年转业回乡后,就全心全意地坚持在农村医疗卫生战线上。他为了把医疗保健工作做得深入细致,首先从建立健康调查手册入手。今年1月份,他对自己所负责的六个村庄中一千三百六十一口人的健康状况、疾病历史等都做了详细调查,并逐项登记在健康调查手册上。以后在每次出诊前,他都要翻一下这个手册,看看患者的病历,预先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底。有一次,他给返头村的杨海发看病,翻开手册一看,发现杨海发有长年的胃病历史,碰上天冷或饮食不调时,病情就要发作。针对这个情况,他细心地加以诊治,杨海发的病情终于好转了。自从有了健康调查手册,武兴义在治疗时,情况比过去明了,方法对头了,疗效因此也就有了提高。
农村保健站的医生经常在乡下巡回治疗,流动性大,社员生了病,往往往来奔跑找医生。这样,既影响生产,又耽误病人。武兴义想了好几天,并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决定制定一种“出诊图表”。他把自己负责的六个村排了队,具体安排了到各村出诊的时间,并把这个表分别在各村张贴公布。这样做,使社员请医生不致浪费太多的时间,而且有时需要急诊,也能够知道医生的去向。3月间,西底村武三则的小女孩得了急病,一看图表,知道武兴义那时正在崔庄,到那里果然找到了武兴义,一同回到西底村给小女孩看了病。就在这时,胡眼沟的胡安邦也赶到西底村来要求治病。他对武兴义说:“图表上标着你在崔村出诊,我到崔村找你,他们说你已在这里出急诊,我一来就寻到你啦。要不是有个图表,真不知又得白跑多少路。”
图表的推行,给群众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武兴义觉得每次巡回到一个村时,到底谁家有病人,病的程度怎样,他还是心里没个底。于是就和各村的干部、社员共同商量,建立了一个病情报告箱。谁家有了病人,就把病情写在一个小纸条上放到箱内。医生每次出诊进村,先打开箱子一看,然后分别轻重缓急,上门治疗。这样做,医生的工作既感到主动,社员也都很欢迎。
为了帮助社员能及时买到药品,武兴义还专门做了两个轻便木箱和一条扁担,置办上各种丸、散、膏、丹、片、酊、粉、浆,以及常用的中药。每到一个村出诊,他就担上自己的药箱,做到人到哪里,药担就到哪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