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党给娅纳找到了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2
第4版()
专栏:

党给娅纳找到了家
新华社记者 施峥尧 宁范惠
去年5月间,广西僮族自治区田阳县中共县委书记莫矜和县委秘书谭伯华,在处理人民来信时,看到了这么一封信:
“我离开我的亲生父母,已经有十七个年头了。现在我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敬爱的县委负责同志,我请求您们,帮我调查我亲人的下落,使我们得以团聚。……”。
写信人是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职工,原是田阳县人,本姓李,乳名叫娅纳(僮族女孩的名字),现改名叫廖春兰。
那里去找?
莫矜和谭伯华马上研究怎样找法。根据廖春兰来信所提供的线索,她1943年离家时才八九岁。莫矜回想,1943年是广西历史上少有的大旱之年。当时,许多人家卖儿鬻女,廖春兰也可能遭到同样命运。她家里有四个人,父母亲、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父亲是个会编雨帽、会做木工的手艺人。她家的村子,离开一个小圩场有几十里路,从家里去百色城,要走一天。但她已记不住她的亲人和村子叫什么名字。照这些情况看,廖春兰的家,可能是在那坡、百峰、那洪、垌靖等几个公社。那边的人,习惯往百色走动,去百色都要走一天,会编雨帽的人也多。查访的范围划出来了以后,谭伯华立即用电话同那几个公社联系,请他们查一查,有哪些人家在1943年卖过女儿。
一段曲折
一个多月后,县委趁召开四级干部会议的机会,又把这件事提出来,并派几个人专门查询。大家议论的时候,垌靖公社百赖大队普勇生产队队长陆明宽说可能是他的妹妹,他妹妹也叫娅纳,也是八九岁时卖到百色去的,他父亲也会编雨帽,而他家里的人口,也和廖春兰说的一样。
谭伯华早一天访问了不少人,有会编雨帽的,没卖过儿女。有卖过儿女的,不会编雨帽。有的卖过男孩,不是女孩。有的卖过女孩,但家里人口不对,或女孩的乳名不同。听到陆明宽说得对了七八成,高兴得连忙赶去向莫矜汇报。
莫矜听了汇报后就去找陆明宽查对事实。莫矜看这个人,约有四十岁出头了,跟廖春兰的年纪相差很多,问他的弟弟有多大岁数,他回说弟弟三十五岁了。莫矜一算,廖春兰现在只有二十七八岁,按这个“弟弟”的年龄,该是她的哥哥才对。可是,她在信里明明写着是一个哥哥、一个弟弟,而不是两个哥哥。再经过详细了解,这个线索被否定了。
书记亲访
去年秋天,莫矜到坡洪公社弄含大队检查生产,又跟大队党支部书记隆加富谈起这事。隆加富思索片刻,说:“我记起来了,是有这么一个人。”他说,百峰公社弄初大队敢宁屯生产队有个叫李振送的,当年曾卖过一个女儿叫娅纳,因为李家同他是表亲,所以他知道这件事。
接着,隆加富沉痛地叙述了这段往事:
十几年前,我们住在李家的隔壁,彼此比较熟悉。她家五口人,无吃无穿,又遇到国民党第四次抓她父亲去当兵,说人不去也要钱去顶。他们把四亩薄地卖了两亩,还卖了一头牛、一只猪,还凑不够数。尽管如此,起初也没想要卖女儿。这时,百峰圩上(就是春兰信上提到的那个小圩场)有个媒婆,趁娅纳父亲不在,连哄带骗,把娅纳卖给了百色城一个姓廖的家里做丫头。娅纳离家那天,她母亲在外面哭了一夜,没回家去睡。第二天,她父亲发觉了,气得受不住,一定要到百色把她接回来。那媒婆还威胁他说:拿了人家的钱,还要去抢人,到了百色还怕人家不绑你。从此,骨肉两分离,再也没听到什么信息了。
春兰卖到百色廖家以后的情况,莫矜已经多少知道了一点,他告诉隆加富说,春兰在廖家带小孩成天成夜都不得休息,白天还照样做饭、挑水做杂工。稍有不是,还得挨骂受打。直到解放后,她才摆脱廖家的束缚,出来参加工作,并且建立了幸福的家庭,还有了三个儿女。她在信中这样写道:“这一切,都是毛主席和共产党给我的最大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每当我想到党的恩情,也就想到我的双亲,要是我能找到他们,我将把党给我的恩情和幸福,向他们倾诉。”
情况大体上弄清楚以后,莫矜又打电话到弄初大队再作核对。直到查清确实无误后,他们就写信告诉春兰,要她回家探亲。
团圆
8月6日,春兰回到了敢宁屯。虽然事隔十八年,但一切在她还是那么眼熟。她记得,小时候跟母亲去打柴,就是从住家后面那条小路上山的,经常有妇女在山坡上唱山歌。他们家的房子,还是在那个老位置,不同的是已经修饰一新。春兰一脚跨进家门,在家的母亲、哥哥,赶快迎出来把她接了进去。激动的静默代替了千言万语,母女的眼光交织在一起,久久地对视着。突然,母亲细声地说,“还在,还在……”原来,在女儿的鼻梁上有个小黑点,母亲一认就认出来了。她轻轻地唤着女儿的乳名:“娅纳,娅纳,你还记得吗?你小时候跟我上山去打柴,摘蕃石榴,挖野菜吃……”娅纳点点头,把身子挪得更靠近母亲一些。十八年来,母亲虽然显得老些,但精神比以前还好。她指着母亲的脸,温柔地说:“妈!你这两颗黑痣,我记得可清了。小时,我常用手摸呢。”母亲欣慰地笑了。不久,李振送老汉从外边回来了。看他那微高的颧骨,稍平的鼻梁,深陷的眼窝和大大的眼睛,在场的乡亲们都说,父女的面相,就像用同一个模型印出来的。
第二天,当这一家人沉浸在欢乐之中的时候,陪伴春兰回家的谭伯华,代表县委会送给他们一幅毛主席像,向他们表示祝贺。李振送双手接着毛主席像,感慨万端地说:“是共产党给我找到了女儿,是毛主席把我的女儿带了回来。党和毛主席,你是我女儿的再生父母!”他们按照僮族家人的礼节,把毛主席像恭恭敬敬地挂在中堂上。(附图片)
徐启雄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