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林西矿副区长王凤元和工人一起想办法 改进夜班工作 煤炭产量上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3
第2版()
专栏:

林西矿副区长王凤元和工人一起想办法
改进夜班工作 煤炭产量上升
新华社唐山电 开滦煤矿林西矿工人出身的副区长王凤元,深入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群众,领导八一采煤区解决了夜班准备工作做不好的问题,促进了生产。
现在,他们的夜班准备工作只要三、四小时就能做好,比过去减少一半时间;设备检修质量高,连续几个月消灭了二十分钟至三十分钟以上的电溜子运转事故,不仅为白班采煤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做到夜班也能出煤,煤炭产量稳步上升。全矿区推广他们的经验以后,夜班准备工作时间普遍缩短一小时至一小时半,改变了过去夜班不出煤或少出煤的现象,提高了煤炭产量。
开滦煤矿旱采掌子面的生产作业班,多数是两班出煤,一班准备,生产准备时间一般放在夜间,所以叫夜班准备。夜班准备工作包括移溜子、检修、回柱、放顶、打眼、放炮等,如果白班生产不好,夜班还要继续出煤,整理场地。这就形成夜班头绪多,工作很乱。
王凤元体会到,夜班生产环节多,条件变化快,首先必须使工人们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搞好夜班准备工作。因此,他每天上班后,向上一班详细询问各个掌子的现场情况,对于顶板、底板、煤层的变化和机电设备运转等大小问题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召开核心小组会议,研究措施,调配力量;再由参加核心小组的成员分头安排工作,组织工人开班前议论会,人人订出措施和协作的办法。这样,人人胸中有数,措施落实,工人到掌子面后就能有条不紊地工作。
王凤元处处以身作则,经常到关键性的地方,跟工人一起劳动,及时解决问题。全区夜班工人都称他是“好带头人”。有一次,八二九一掌子面突然发生冒顶事故,破碎的岩石不断往下掉落,工人们很着急。王凤元就立即召集老工人等开“诸葛亮”会,研究措施,并且到冒顶的地方,同工人一起搭木垛、出矸子。工人们在王凤元带动下,个个干劲十足,只用了四个多小时,就把冒顶事故制服了,并且很快完成了移溜子和设备检修任务,保证了下一班工人按时出煤。
过去,这个区各工种之间有时互相协作不好,工时利用率低。王凤元根据工人的意见,改进劳动组织,成立综合工作队,使各个工种既有明确分工,又密切协作。比如,移动电溜子是一项笨重的活,加上有时碰到条件不好,费工费时。放炮工和检修工就主动协助移溜子小组改柱、卧底和拆装部件,使移溜子时间由过去两小时以上缩短到半小时左右,铺的电溜子达到平、直、稳的质量要求。
王凤元原来是林西矿井下一个老工人,是全国煤矿著名的快速移溜标兵。去年9月,他被提拔为八一采煤区副区长以后,工作上兢兢业业,每天坚持跟工人一起下井参加劳动,并且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矿工们赞扬说:“老王当了副区长以后,仍然和我们一样,没有半点特殊,真是我们最好的贴心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