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新老教师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3
第4版()
专栏:

新老教师之间
本报记者 刘关权
“老的关怀年轻的,年轻的尊重老的”,山东工学院内燃机教研室青、老教师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这个教研室是1958年成立的。十四位成员中除丁履德教授、金榜教授和俞佐平讲师外,其他都是年纪不超过三十岁的青年教师。
在教研室的全体教师会议上,确定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和进修计划时,孙志诚被确定主要是跟金榜和丁履德两位教授学内燃机方面的理论。
丁履德教授要求孙志诚在学习方法上一定要循序渐进,并具体指出在接触内燃机原理前必先学好《工程热力学》。于是,这个学期,孙志诚一方面和学生一起听俞佐平讲师讲授《工程热力学》,另一方面又得到了丁履德教授的指导,教授给孙志诚指出,《工程热力学》中,哪些章节应该重点掌握,哪些地方应该刻苦钻研,教授把自己二十五年研究学问的方法和经验都一一传授给这位年轻的新教师。
丁履德教授根据自己的经历体会到,搞工程技术的人外国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他耐心地启发青年教师努力学好外国语,提高外文水平,以他自己的经验证明,如果在读从外国翻译过来的技术课本的同时能对照原文的话,掌握外语的速度和效果要比孤立地学外语好。孙志诚在学习尤·阿·斯捷潘诺夫主编的《内燃机》和《雅氏工程热力学》时,他就对照俄文版原著来学,效果确实不错,一些技术用语和工程上常用的词汇比过去孤立地学俄文读本时掌握得快,而且记得比较牢固了。
青年教师程少微是195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他在备课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也常得到丁履德教授的指点,他们之间,亲密无间。有一次程少微骑车在校园的路上遇见了丁履德教授,他就停下车来问教授多变过程方程式指数n的变化规律问题。两人在路旁就谈开了。像这样不拘形式地交换意见已成丁履德教授和青年教师的一种习惯。
这个教研室的青年教师们都觉得丁履德教授很谦虚,他虽然有二十五年的教学经验和专门的学问,然而他还是处处尊重青年教师的意见,总是用商量和讨论的态度来研究问题。
这学期,丁履德教授和青年教师田名振共同担任《流体力学》这门课的教学工作,教授担任讲授,田名振负责对学生的辅导和习题课。《流体力学》这门课丁履德教授已讲过很多次了。过去,他讲绪论部分常常要花六个学时,本学期开始时,在一次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的会上,田名振根据他在苏联留学时,苏联教师讲这门课的情况,向丁履德教授建议,是否能把绪论由六个学时减为五个学时,丁履德考虑了这个建议,认为很有道理,很快就采纳了。
在安排教学时间表时,田名振建议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应当留出一定学时,以备教学过程中发生临时变化时机动运用,丁履德教授认为这个意见很好,并且在他所教的课的教学时间表上空出了一周的机动时间。
《流体力学》期终考试时,丁履德教授考虑到田名振平时和学生接触得多,比自己要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在出考题时,就征求田名振的意见,通过共同分析研究,最后确定了考题。丁履德教授认为:“两个人的看法总比一个人要全面些。”
丁履德教授和青年教师都有这样一个认识:“教学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也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把这些关系搞好,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附图片)
孙洪绪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