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提高政策水平 学习文化知识 云南民族学院建校十年培养大批民族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3
第4版()
专栏:

提高政策水平 学习文化知识
云南民族学院建校十年培养大批民族干部
本报昆明22日电 云南民族学院建校十年来为云南省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大部分少数民族由于长期受着封建奴隶制度的束缚,文化比较落后。解放前文盲约占90%以上。特别是在边疆居住的许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不得不用树叶表意,刻木结绳记事。为了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文化,培养本民族的干部,1951年8月1日,在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和关怀下,成立了云南民族学院。现设有轮训少数民族区、乡在职干部的两个政治部,学员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并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补习,以提高政治觉悟、政策思想和工作能力。为了培养少数民族语文专业干部,从1956年起,这个学院先后开办了傣、傈僳、佧佤、哈尼、景颇等七种民族语文班。此外,还设有文化班、历史系预备班和文艺班,以培养少数民族各方面的知识分子。学院成立时,只有教职员三十多人,现在已建立了一支包括十三个民族的一百七十多人的教师和干部队伍,少数民族教师和干部占50%以上。
十年来,云南民族学院共培养和轮训了包括彝、傣、白、回、拉祜、景颇、傈僳、佧佤、崩龙、独龙等二十一个民族的七百七十多名干部,其中有不少人在学习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们除一部分被输送到国家机关工作,或到中央民族学院等学校进行深造外,大部分都回到本民族地区参加了工作。这些干部在本民族地区,在贯彻党的总路线和各项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贯彻民族政策,进行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般都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和广大群众一起积极努力工作。其中有的已成为州、县、区的领导骨干,例如,1954年从学院毕业的景颇族干部石有才,傣族干部朗大中、佧佤族干部魏光金等,都分别担任了本地区的县委书记。布朗族干部刀建民1960年毕业后,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区的区长。这些干部在工作中一般都能按照党的政策努力工作,成为各族人民称赞的好干部。不少人由于创造性的劳动,获得了工作模范的称号。奴隶出身的彝族干部吉火阿火,毕业后留校担任党总支副书记,由于刻苦学习和积极工作,1960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1956年毕业的景颇族学生何小四,也由于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被评为1959年全省财贸系统先进工作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