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月夜谈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4
第2版()
专栏:山东通讯

月夜谈心
本报记者 于德
到莱阳县万第人民公社南苟格庄生产大队,已经是晚饭以后了。
月亮从东山升起,街上坐着许多歇凉的人。他们抽烟、摇扇,又说又笑,空气十分活跃。
人们从锄草、积肥扯到当前庄稼的生长情况:
“今年的豆子,可是十年不遇的长得好,现在就大腿深了。”一个老汉磕了磕烟袋锅说。
“听老人们说,豆子这东西,只要锄角一碰,咔嚓断了,那豆子不顶事!要是碰一下,摆啦摆啦没事,那就准收。今年的豆子就是这样,碰了也不断……”
“有油气嘛!”有人补充说。
“豆子好是好,可就是这一阵子豆虫闹得挺厉害,要能把虫灭了,收成保险不赖。”不知是谁这样说。
这时候,一个细高个儿的人走来,他刚坐下就有人问:“协堂,是有了豆虫了吗?”
“还不少哩!坝头地背风的地方一墩豆子就有七八个。”这位被人称为协堂的人,就是他们的生产队长。
“赶快打药吧!”有人提议。
“去年打过六六六,不抵事啊。”
“那就捉吧!”一个年轻人回答说。
协堂趁势说:“那是不是明天就动手捉?”
“捉,也得有个捉的法子。”一位老农停下他手里挥打着的扇子说:“一大堆人跑到地里,庄稼踩坏了,豆虫还捉不净。”
这话给大家很大启发,一位老汉说:“对,至少也得来个责任制才行。”
“对!得像锄地一样,有个责任制。”老汉的提议得到了支持。但也有人反对。大家你一帮我一簇地交谈着、争论着。最后队长把大多数人的意见集中起来:第一,责任要定到人;第二,一般捉一亩定十四个工分,特殊的根据豆虫多少,机动执行。队长看了看在场的人,说:“咱们队的大部分人都在场,咱们干脆把地块分一分,好不好?”接着便一块一块地划分了责任。
“豆虫的事研究好了吗?”大队长宋文奎这时走来了。
协堂向他谈了谈大家的意见以后,他说:“捉是要捉的,只是光靠捉,慢,又费工,不及药杀利索。”
“去年打过药,不是效果不好吗?”
“去年是治晚了,虫子已经圆了头,抗药力大,现在的豆虫,大的不过二指长,才戴三角帽,抗药能力差。”接着他把自己试验的情况向大家作了介绍:试验了五墩豆子,十五个豆虫死了十四个。他这个建议有根有据,很快被采纳了。于是大家又补充了原来的措施,豆虫多的药杀;少的,人捉。
协堂看大家再没有什么意见了,便这样安排了明天的活计。
暑气渐渐退走,空气凉爽,人们慢慢散去。我也向住处走去,一路走,一路想,这么个安排活计的办法挺新鲜,大家不觉得是在开会,话说得随便,结果乘了凉又办了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